第一百六十八章 制革(2 / 2)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執委會諸位委員們立刻便將其付諸於行動,他們先派了不少工作人員在國內各處(主要是南方)進行調研,先對國內目前皮革工業的現狀做一個全面的了解。從整體上來說,東岸人目前的皮革加工(主要是指鞣制獸皮)比較分散,且大多為私營小作坊式的企業,競爭能力並不太強。而政府在這個產業內存在的象征就只有位於牧場鄉的一個小型的皮具加工廠了,他們從國內各個小作坊或者散戶手中收購鞣制好的獸皮,然後加工、上色,做成各種皮具並出口到各個市場。

這個行業這么多年來的展度其實相當有限,遠的不說,4o年出口額大約為9萬多元,到了41年勉強增長到了11.5萬元;然後到42年,又跌回了11萬元;而去年的時候,出口額略有增長,達到了13萬元出頭的樣子。這種出口增長幅度,和一年一個大台階的棉布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其實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從歐洲進口的天然純鹼並不便宜——甚至可以說貴,這造成了東岸人在普通皮具上面成本較高,完全競爭不過歐洲人,只能靠染色皮具挽回一些局面;二是皮革加工其實說白了需要大量的人力,從剝皮、清洗、鞣制到加工生產,每個步驟都需要相當多的人手,這對人手緊缺的東岸來說是不現實的,因此這個本應大有前途的產業這么多年來就一直這么不溫不火的。

不過如今情況顯然已經有了改善。先北方制鹼廠的順利投產使得東岸人的純鹼一下子富余了起來,他們不再需要從歐洲進口純度較低、且價格還非常昂貴的天然鹼,這使得他們的成本下降了很大一塊。再一個就是經過工作人員的認真調研,大家認為皮革鞣制和加工過程中的很多工序其實還是可以做到機械化生產的,前提是他們設計出這么一條生產線來。

而這其實並不難,雖然沒有現成的後世設備與生產線參考,但大家完全可以模擬人工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工序,慢慢設計生產線和設備,然後再徐徐改進,不斷提高效率與可靠性,這樣總有一天會逐步做到完善的。再加上接下來明朝移民的數量每年都會增加,因此勞動力缺乏的狀況可能會稍稍有些緩解,而且在農閑時節廠子里還可以大量雇佣一些季節性工人,突擊生產出一批成品存放起來,然後等待船只裝運出港。

就這樣,經過一番論證後,經執委會授意,政務院工商部便將位於牧場鄉的那個皮具加工廠全部搬到了交通便利的羅洽港(牧場鄉只保留牲畜配種基地和軍馬場),同時新招募了很多工人,擴大了生產規模,准備開始逐步上馬皮革加工產業。與此同時,他們還強力整合了一下國內比較零亂、分散的獸皮鞣制作坊,並吸收這些作坊主、高級匠人們進入了新成立的制革行會中。然後組織他們開始制定行業的各種標准,如產品質量標准等等,以引導整個行業的健康、良性展,從而和歐洲國家的皮具產品展開競爭。

至於獸皮的來源,這個少部分靠國內提供,大部分恐怕還是要著落在拉普拉塔那邊。拉普拉塔的牛羊種群數量極為龐大,牛皮往往三錢不值兩錢地賣給西班牙本土、智利、查爾卡斯、秘魯等地,但這些市場的消費需求能有多大?因此拉普拉塔的牛皮一直大量積壓,讓那些畜牧場主們傷透了腦筋。但這對東岸人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有了大量廉價的原料可以收購了,而且這種收購行為還可以將拉普拉塔本地的那些土生白人精英家族與東岸人捆綁地更加牢靠,絕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既然各個條件都具備了,那么在急於做出一番成績的東岸新政府的推動下,制革行業開始納入了國家重點規劃產業之中,並逐漸開始了大規模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