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區(二)(2 / 2)

家里養的一條狼青狗招財歡天喜地地撲了上來。圍著邵元義直搖尾巴。邵元義抱住它撓了撓它脖子下方,招財舒服地眯起了眼睛。安娜從廚房里走出來,用不太熟練的漢語低低喊了聲「姐夫」,然後便像老鼠見了貓一樣貼著牆邊走到了院外,在牆邊的柴堆里抽了一捆柴,然後又再次貼著牆邊溜進了廚房,讓邵元義看得直好笑。

廚房門口的煤球爐子上燉著一鍋湯。撲鼻的香味讓招財留連在旁邊不願離開。邵元義掀開鍋蓋,現燉的是黃豆肚肺湯,這是他最愛的食物,也是這個村很多明人喜愛的食物。其實剛開始村里一些來自法國的移民不知道因為宗教還是別的原因是不吃這些東西的。不過環境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看到村里的明人和愛沙尼亞人都吃得很歡而且價格確實便宜之後,這些法國人漸漸也吃了起來,將自己原本的習俗逐漸拋到了腦後。同化,或者說移風易俗,本就是在這些細節之間一點一滴得來的。

午飯還要一會兒才能燒完。邵元義先走到豬圈前給圈里的豬添了些豬食,然後便穿過堂屋來到屋後,屋後直到小河邊還有一大片的草地,邵元義在這里用木頭搭了個牛舍,養了四五頭牛。事實上這個依山傍水的小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是如此,大家還在村子前面的丘陵山坡上種了大片大片的苜蓿。苜蓿生長極快,加上有村里從西北墾殖銀行信貸員那里貸款購買的馬拉牧草收割機,收割苜蓿也很方便。因此村里每戶人家或多或少都養了兩頭牛、十幾只羊,邵元義家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他沒有養羊,全部養的是牛。

牛舍旁邊是草料間,里面儲存著收割回來的苜蓿。附近有些農戶在屋前屋後還種了許多紅薯,每當紅薯藤長出來的時候便割取一部分,然後拿來喂豬喂牛羊,也很實用。人工養殖的牛比大牧場放牧的牛長得快、肯出肉,一年便可長3oo多公斤,兩到三年便可出欄。上頭下來的牛種類有很多,有肉牛、也有奶牛。邵元義領養的牛是荷斯坦牛,這種牛是一種肉奶牛,除了長肉外定期還能擠牛奶,牛奶除自己食用外大部分出售給了鄉里的奶制品廠,加工成奶酪、奶粉等多種食品,然後外銷到全國各處。

去年牛欄里的一頭母牛生下了一頭小牛,如今才幾個月大。邵元義抓了一把青貯酵過的玉米秸稈和紅薯藤,然後用鍘刀將其鍘碎,再混合了一些苜蓿和豆粕,將其作為小牛的專用飼料。這些飼料易消化,營養價值也高,非常適合正處於生長期的小牛食用。

看著欄里正低頭吃草的幾頭牛,邵元義稍稍有些郁悶。年初剛領回來沒多久的那頭母牛就算了,但去年養的一頭公牛和兩頭母牛居然只生了一頭小牛犢下來,運氣如此不佳令邵元義很是不爽。不過他並不孤單,村里很多人家也並不是每頭母牛都生育了的。如此看來,上頭講的那個牲畜的人工授精法卻也有可取之處,能夠加大母畜的受孕率,增加牲畜的數量,確是良法也。

邵元義並不是孤陋寡聞的人,他也隱約聽人提起過配種站早就在使用的這種方法。以前主要是在軍馬場給母馬配種用,這次湖西的丘陵地區大力展畜牧業後,上頭終於決定將這種方法也引入這里,以快繁衍國內的牲畜種群。為此,聽說農業部還在羅洽皮具廠組織人手特地趕制了很多套子(作用大家懂的),套子用鯨魚腸制作,結實耐用,大小也差不多,非常適合配種站的需求。

聽說軍馬場那邊使用了這種方法後,母馬的受孕率直接提升了3o%以上,使得東岸馬群的數量增長度大幅提高,有力保障了國防和工農業用馬需求。如今這邊一個村子里就養了幾百頭牛,增長3o%一年就是一到兩百頭牛。如果放到整個鄉甚至整個湖西農業區的話,那么一年增加兩千多頭牛根本不是問題。這個數字是巨大的,以從拉普拉塔進口的肉牛優惠價算,兩千多頭牛就是三萬元,就這還沒算那些牛奶產量呢,如果算上這些的話那么經濟效益還會更高。

「嗯,過陣子真該去聽聽課了,看看農業部的專家們是怎么弄的。如果真有用的話,那么一年給我多增加一頭牛我就滿足了。」邵元義心里琢磨著。而就在這個時候,前院響起了喊他去吃飯的聲音。邵元義高聲應了一下,然後將牛舍關上,又在河邊洗了洗手,接著便朝前院慢慢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