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去國離鄉(三)(2 / 2)

此番「分水」號蒸汽機帆船前往上游地帶的恆袞寨接的這兩百多名精壯小伙子,就是新一批入伍的山丹人。他們將匯合在廟街募集的三百多人,然後一同前往利尻島碼頭,等待船只將他們運走。是的,你沒看錯,他們不是前往濟州、也不是前往煙台,而是前往東岸本土。他們將和那些普通移民們一起先坐船前往澳洲,然後等待船只將他們運回東岸本土。

鑒於與西班牙人的關系日漸惡化,彭志成寫給莫茗的信中也要求莫茗募集一些能夠適應寒冷地區作戰環境的士兵,以便萬一與西班牙人開戰後,東岸人能夠在氣候寒冷的智利南部地區站住腳來,然後與那些阿勞坎游擊隊一起,向智利的西班牙殖民者起攻擊。作為天生耐寒的山丹人,自然是為這個行動量身定制的絕佳人選了。他們忍飢耐寒,淳朴忠實,再加上野性未化,以及一身出色野外生存、伏擊本領,絕對能給智利中南部地區的西班牙人一個永生難忘的深刻印象。

與明人離開故國時的依依不舍相比,這些文明程度較低的山丹人卻沒什么留戀之感,他們對在遙遠的新大6開始一段新的冒險生活表示樂觀。對於他們來說,只要那個地方能有銀子拿、能有肉吃、能有酒喝、能有暖和衣服穿、能有女人睡,那么那里就是毫無疑問的天堂。他們才不管是在什么新大6還是舊大6哩,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生活。

恆袞寨與廟街兩地,此番被抽走將近六百精壯,要是在以往,絕對能讓任何一個大型部落元氣為之大傷。不過在兩地人口數量越來越多的今天,這卻不是什么大問題。從去年到今年僅僅一年時間,兩個城寨就又有過兩千外來人來投奔,其中投奔至廟街的有一千二百多人,至恆袞寨的有八百多人,使得兩地人口分別達到了三千人左右。

再加上今年東岸人又往阿穆爾河流域投放了一千多名在江北俘虜的清軍綠營士兵,同時又從濟州島上配了七八百名年輕女人來到此地,因此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人口暴增是肯定的了。幾個月前,經由黑水開拓隊隊長莫茗批准,東岸人在阿穆爾河畔的第三個羈縻地——位於後世俄羅斯馬林斯科耶附近的江東寨正式成立。該地除了千多名清軍綠營降軍以及七百多朝鮮女人外,還有百余名挺身隊傷退士卒,以及從附近投奔來的四百多名山丹人。

這總計兩千五百余名定居者目前已經修好了過冬營地以及一處簡易的木質碼頭,加上東岸人輸送過來的糧食、干草和牲畜,也能勉強糊弄過這個冬天了。再說了,冬天河道結冰後,他們可以通過雪橇輕易地與下游的恆袞寨、廟街取得聯系,即便補給品或御寒物資有些許短缺,也能從這兩地臨時商借一些。這兩個「老定居點」今年糧食雖然依然未能完全自給,但缺口並不大,如果算上秋天捕獲的大量大馬哈魚以及野羊等動物的話,那么糧食還是有一定的富余的,支援江東寨這個新定居點些許糧食一點問題都沒有。

不斷地往阿穆爾河流域移入明人,同時征當地山丹青壯到大6甚至東岸本土打仗,莫茗莫大帥對這片土地安的什么心思已經昭然若揭了,這是要極大地改變此地人口構成的節奏啊!以阿穆爾河流域土地的肥沃程度,即便限於現階段寒冷的氣候,一年只能種植一季黑麥或燕麥,糧食收成也絕不會差的。況且此地還有非常豐富的漁業資源和動物資源了,如果人口密度不是特別大的話,沒道理會生存不下去的。俄羅斯人在比這更冷的地方都能屯田生存下來,那么東岸人即便在適應性方面不如對方,但假以時日,最終必然也能夠在此地扎下根來。待積蓄了一定的人口、物資後,就能夠給南下的東岸軍隊提供後方補給基地,讓寧古塔地區的清軍從此不得安寧。

東岸人任命的廟街鄉長很快將三百多名精壯男丁送上了東岸人的蒸汽船,然後又將一批數百張各式皮毛也搬上了船,說是到利尻島進行交易登記。在與家人們進行了一番簡短的告別後,這些無畏無懼的山丹新丁便安靜地坐在了「分水」號的甲板上,看著漸漸遠去的城鎮背影,憧憬著自己接下來的美好生活。

在小心地避過了兩塊浮冰後,「分水」號升起了風帆,然後在強勁的西北風的作用下開得越來越快。很快,遠處廟街碼頭木質燈塔上用石灰水刷著的「當兵光榮」四個大字也越來越小,漸漸成了一串小點然後消失在了眾人的視野之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