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過海(四)(1 / 2)

「探索」號探險船終於在四天後修好了,當張金華在滿面羞愧的修船廠技師的注視下登上船甲板時,不由得長吁了一口氣:在這個濕熱的地方待了不過幾天時間,就感覺自己渾身都不好了,幸好現在終於可以離開了。

在港內補充了一些咸魚、餅干、肉干、蔬菜等補給品後,「探索」號緩緩離開了新華港,然後順著莫桑比克暖流南下,並於3月28日清晨抵達了塔城港——在中途他們還順便往聖瑪麗島送去了兩百名流放的克蘭迪人、瓜拉尼人。

塔城港還是幾年前的老樣子,以煤礦為主業,以伐木、玉米種植業為副業,至今糧食不能自給,需從聖瑪麗島調入。當然現在這里又多了一些種植園,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人口也將越來越多。

塔城港內駐有一個三百人編制的塔城守備隊,以東亞籍士兵為主,裝備精良、作風凶悍,在鎮壓礦工暴動和附近土人小部落騷擾之類的治安行動中表現較為出色,受到新華夏開拓隊頒的先進集體榮譽表彰。

在塔城港補充完精煤和新鮮淡水後,探險船再度啟程南下,直朝南緯38度左右的西風帶邊緣海域而去。在這個年代,前往東印度地區一共有兩條航線,第一條便是葡萄牙人探索出來的近海航線,即沿著東非沿海經阿拉伯海抵達東印度地區;另外一條則是荷蘭人常走的航線,他們在馬達加斯加以東地區捕捉西南風,捕捉到了便橫跨大洋直航巽他海峽,如果沒有捕捉到的話則南下然後順著西風帶外圍向東,在看到西澳大利亞大6後再順著洋流向北,進入東印度群島附近海域。

可以看得出來。東岸人走的西風帶外圍航線其實就是荷蘭人前往巴達維亞的備用航線,兩者大部分航段是重疊的。只不過大海茫茫,加之雙方航行的季節也不一樣。因此在海上碰面的幾率無限接近於零。

4月3日,排水量125o噸的「探險」號已經航行到了南緯38度左右。此時四根桅桿上的風帆都已經張開,強勁的西南風將棉布織就的風帆吹得鼓鼓的。船上的蒸汽鍋爐這時候也減小了爐溫,除保障操帆的動力外,螺旋槳只在氣缸的推動下維持了一個低運轉,整條船只現在的航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2節。

看著船頭不時飛濺而起的浪花,張金華不由得暗自慶幸,幸好自己的船只不是純粹的飛剪船設計,不然船頭此刻說不定都已經被海浪給拍爛了。真不知道那些重心偏高的移民專用船是如何在這種海況下行走的。要知道東岸人已經在這片海域沉沒了三艘船了,或是撞冰山、或是不幸遇到氣旋、或是在海霧里迷失航向,總之死法千奇百怪。那些船長們為了運輸移民幾乎每年的5-9月份都要在這片海域和死神搏斗,由此可見大家的勇氣和付出的巨大犧牲。

當然他們走這條航線也不是沒有好處。先就是避開了近海航線上多如牛毛的海盜,第二個就是航較快、航程可以大大縮短,第三個就是避開了北半球夏秋季節時一些惡劣天氣(北半球的台風、熱帶氣旋等危險天氣極多),最後一個就是這條航線可全年通航,總而言之和近海航線比利大於弊,要不然荷蘭人也不會同樣選擇從這里走了。

「探索」號在花費了不到二十天的時間一邊航行,一邊記錄行經海域的氣象、水文條件後。終於於4月21日抵達了位於西澳地區的孤山港(後世奧爾巴尼)。孤山港是澳洲地區的府(其實也就管著一個金山港),大型移民中轉站。其常住人口截止今日已經突破了45oo人(金山港為3ooo人),人口比例比較雜。其中明人約占45%、瓜拉尼人占15%、本土白人流放者約占15%,剩下的都是新華港運過來的奧斯曼女奴,及少量由馬斯喀特商人抓來的波斯、俾路支女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