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2 / 2)

6月17日,煙台的邵樹德傳來最新命令:「聞清軍主力將到,形勢復雜。似已出我軍控制力。特令前敵茅總指揮德勝著即率部回撤青州。與清軍主力保持一定緩沖距離。又,敵前撤退乃兵家難事,萬幸清軍主力離你部尚有一定距離,望茅總指揮膽大心細,運籌帷幄,將數萬人馬安全撤回青州。萬千重擔寄汝一身,切記!切記!」

茅德勝接到命令時是在行軍路上,當時他帶著主力中軍已抵達曲阜城外。而擔任後衛部隊的秦尚行部四千人才剛剛離開滋陽縣。整支部隊行軍開來後綿延數十里,傳令斥候往來奔馳,騎兵部隊不時從道路兩側的麥田里呼嘯而過,偶爾又有一些渾身掛彩的波蘭、韃靼騎兵從後面退回來。很顯然,擔任殿後任務的他們在不斷與小股清軍先鋒騎兵交手,雙方應該都有不輕的損傷。

6月2o日,大軍兵不血刃占領泗水縣。不過他們只在此停留了三個小時以搜集糧食、牲畜和手工匠人,然後便再度出前往蒙陰縣。而此時,原本駐扎在青州一帶搜羅手藝人的六百多名騎兵(包括45o名波蘭人)南下趕來增援。至此,掌握在茅德勝手頭的騎兵數量已經達到了將近29oo人。如果再算上三四百名治安隊精銳斥候的話,東岸手頭的騎兵力量也已經不容小視了。

茅德勝琢磨著。是不是集結大股騎兵給緊追不舍的八旗兵來一下狠的,讓他們知難而退。不然老讓這幫家伙吊在身後也不是個辦法,而且現在看起來,譚泰率領的八旗兵和以前准塔、豪格、勒克德渾等人率領的都不一樣,也許他們接到了上頭嚴令,現在他們已經不再害怕與東岸人拼消耗了,每次騎兵交戰都是往死里打。一次兩次還好,次數一多,東岸人麾下的波蘭、韃靼雇佣軍卻有些受不了了,無他,騎兵廝殺實在是太血腥了,每次都是一片片的傷亡。他們是來求財的,不是來當炮灰的,因此軍心已經開始有點浮動了。

茅德勝想干就干,6月21日,他集結了緊急被召回的杜沖所部千余騎兵(很多是騾子兵),共計44oo余人,裝備精良、補給充足,士氣——嗯,一般。他當眾給每人放二十銀元,然後宣布戰斗結束後每個人還將領到四十銀元。這還不算,戰後他們還可以入籍東岸,並在庫頁島、蝦夷地和阿穆爾河一帶任意挑選已經開的三十畝麥田、二十畝林地,政府還將免費為他們興建一套東岸標准住宅,另外還將奉送兩頭牛和十只羊,待遇可謂優厚至極,而得到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先擊退緊隨其後的清軍賴惱部四千多滿蒙騎兵。

重賞許下後,那些在波蘭窮得無立錐之地而只能賣命求生的雇佣軍們,立刻爆出了無窮的斗志。他們穿戴整齊盔甲,拿出了自己的長矛,然後在騎兵大隊指揮官楊明陽的指揮下列陣,與追擊而來的清軍展開了一場強強碰撞。

這一次,清軍也沒有避戰。騎兵對騎兵,能避戰到哪兒去?還要不要追擊黃衣賊的步軍大隊了?況且自己這方遠道而來,糧餉不濟、後方未平,利在戰、不利久拖,因此一拍即合的雙方於6月22日在泗水城東展開了一場大戰。

此戰中,在東岸炮兵的幫助下,氣勢如虹的波蘭騎兵一戰摧破清軍陣列,清軍左翼的蒙古馬隊率先支持不住後退,導致賴惱所部全線崩潰。看到局勢有利,已經孤注一擲的茅德勝投入了杜沖所部一千多騾子騎兵,沿著波蘭人打開的缺口開始擴大戰果。這些馬匪出身的山東、河南籍騎兵們騎著騾子,大呼小叫地掠過往日連正眼看一下都不敢的蒙古馬隊,興奮地沖上去將他們一一圍殺。

戰斗一直打到傍晚方才結束。此役滿蒙八旗遺屍戰場六百余具,據估算死傷可能高達一千五百人以上,其中蒙古人約占六成,滿洲八旗(主要是賴惱所部)也占到了四成左右,損失可謂極其慘重。這些人中真正死於東岸大軍火炮轟擊和正面沖殺的只占少數,大部分人還是死於潰敗後的銜尾追殺,和他們當年在遼東追殺那些明軍一副德行,想想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啊。

戰斗結束後,茅德勝等人在草草打掃了一下戰場並收治了傷員(同時給清軍傷員補刀)後,迅率軍離開了戰場,向東朝主力部隊的方向追去。而這個時候,由東岸6軍和黑八旗重步兵組成的主力集群已經開進了被清軍棄守的蒙陰縣城,算是正式步入了青州府境內。

不過東岸大軍雖然暫且撤退了,清軍投入到整個山東的兵力卻再次創下新高。整個北方包括北直隸、山西、陝西(主力已被吸引至甘肅和四川)、河南四省的機動兵力為之一空,就連滿蒙八旗兵力都少了許多。這個時候,若是北方腹心地帶的山西再出什么閃失,怕是整個清廷都要傻眼了。(未完待續請搜索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