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漂洋過海(十一)(2 / 2)

「正如你所見,這里只是個開辟不過大半年的偏僻小港口,居民少得可憐,氣候干旱得要死。若要修理船只的話,這里顯然不行,北面的龍蝦港勉強可以做簡單的維修和養護。你的船只不過是漏水而已,問題不算太嚴重,我想你可以去龍蝦港那里碰碰運氣。」已經在自己的大褲衩外面罩了一條褲子的馬萬鵬皺著眉頭說道,他的大腿內側剛才有些磨破了,此時微微有些生疼。

「那真是不幸。」吉文船長嘆了口氣,「不過也沒關系,我們正要北上呢。也許我們還可以再堅持一下,直接到新華港進行大修,甚至還可以再船塢內刮一刮船底,不然接下來根本沒法去阿拉伯海航行。」

「去阿拉伯海?呵呵,那你們可來得不巧,至少在49年四月下旬之前,你們是沒法去那邊了。」馬萬鵬用遺憾的語氣說道,「四月以後那里的風向和洋流才會轉變,變得適宜人們自西向東、自南向北航行,但此刻顯然不行。呃,恕我冒昧,你們難不成是要去印度嗎?國家什么時候有遠航去印度的計劃了?這真是太驚人了!」

吉文船長聞言略微遲疑了一下,不過考慮到他們出航的消息也不是什么秘密,再加上馬萬鵬又是個年輕有為的「貴族」,因此也不准備隱瞞他,直接說道:「不,丈夫,我們不是去印度,我們是去波斯。事實上我們完全是奔著波斯的生絲去的,當然如果再能藉此與波斯人建立一定的友誼,趁機打開波斯的市場,那么也將是一件美事。而在這後面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還將抽空去一趟印度西北部,看看能不能與當地居民建立聯系,他們那里的一大傳統出口商品就是旁遮普與克什米爾的野生蠶絲。這種蠶絲非常結實堅韌,對於我國的紡織事業也非常重要。」

「原來是為了這個。」馬萬鵬點了點頭,然後又招呼他們說道:「我明白了。這樣吧,你們先派人上岸,我幫你們搞一些補給品,然後再出前往新華港,我正好也要去,就一起出吧。讓那些英國人也上岸,我們這里沒什么可瞞他們的,沒關系的。」

「非常樂意,丈夫,您真是個慷慨的人。我們正需要您的協助呢,本土民政部托我們帶來了兩千五百多名流放犯人,多數都是克蘭迪人,少數是瓜拉尼人和西班牙人。按照出前上級給我們的指示,這些人似乎應該被全體安置在棉河港。」吉文船長立刻欣喜地說道,然後便吩咐副官去安排人手了。

「又是印第安人?一群可憐的家伙。」聽聞又來了新移民,馬萬鵬立刻用憐憫的語氣說道:「這些人缺乏對舊大6疾病的抵抗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較差,營養狀況也普遍不佳,再加上這里可是熱帶——舊大6的險惡之地,他們這兩千五百人在接下來兩三年內能活下來十分之一就算不錯了。呃,好吧,這里是干旱的熱帶草原地區,也許有助於他們中的更多人活下來並成功適應這里。總之,祝他們好運吧。」

毫無疑問,如今的東岸人正在制造即便在整個世界范圍內也稱得上規模龐大的「民族大遷徙」運動。比如南美的印第安人被流放到南非、新華夏和澳洲,東歐的斯拉夫人大批量來到東岸,遠東的明人漂洋過海來到南美,迄今為止幾乎已經過了二十萬人次,幾乎和中世紀的蒙古人和後世的斯大林有的一拼。

這種種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消滅原住民——不管是強制遷移還是消滅,總之原住民不能留在他們祖傳的土地上,這就是東岸人行事的根本原則。而這些拉普拉塔的克蘭迪人被大規模遷移到新華夏島,就是這種思路下的產物。說起來其實他們還算是幸運的,至少比那些被東岸人尋個由頭抓去修路或者屠殺掉的同族們下場要好得多,雖然他們中的大部分注定也將因為適應不了環境而死在這些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但畢竟有了個活下去的機會了,難道不是么?

兩千五百多精神萎靡的克蘭迪人被6續接引到了岸上。接下來他們將用自己的雙手,開始在棉河北岸搭建自己的居所,當然最初的日子里他們勢必要露宿野外了,但這里是氣溫干燥炎熱、蚊蟲不多的熱帶草原地區,問題不是很大。

與他們一同下來的還有許多從南非河中港裝運而來的高粱,這將是他們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的口糧。而在初步安頓下來後,他們也將被組織起來開墾土地(不過三十畝),種植一些耐旱、耐貧瘠的高粱,先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畢竟一味從外界輸入糧食來養活他們總是不現實的。

忙完這些瑣事,「探索」號等三艘船只又往船上補給了一些新鮮淡水和食品,然後便再度拔錨,順著猛烈的東南風,逆著海峽內的莫桑比克暖流,朝新華夏島的府城市——新華港而去。在他們走後,馬萬鵬的兩艘機帆捕魚船也在太陽落山時分離開了港口,朝北方駛去,他們將先去龍蝦港補給,然後視天氣狀況再決定是否繼續北上桑給巴爾島附近,以捕釣當地資源豐富的大眼金槍魚。(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