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後勤與馬政(2 / 2)

而早在1646年的時候,當時主政的莫茗就痛感騎乘用馬、挽馬和車駕馬的不足,因此下令建立了「馬政十五年計劃」,同時在黑水及濟州島培養混血馬種(現已大部遷至漢拿山牧場,止黑水港留有極少數馬匹配種,以培育適應嚴寒氣候的馬種)。

實話實說,目前東岸人大量使用的馬基本都是蒙古馬或有蒙古馬血統的馬匹,如朝鮮矮馬(蒙元時期蒙古馬改良過的朝鮮本地馬)和日本在來馬(蒙古馬的日本亞種)。這些馬雖然耐力強、好養活,但體高慘不忍睹。據漢拿山牧場的馬政技術人員長期統計,這些馬的平均體高在13o厘米左右,就這還是公馬呢,母馬甚至還不到13o厘米,與歐洲馬、西亞馬普遍在155-16o厘米左右的體高相比實在是過於寒磣了點。

特別是如今炮兵在東岸的戰斗序列中幾乎是第一等重要的部隊,因此對牽引大炮的馬匹以及護衛炮兵的騎兵騎乘用馬需求極大,目前的朝鮮矮馬和蒙古馬在使用中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它們體格小、氣力也小,無法勝任艱辛的重負荷勞作,因此急需改良馬匹血統。

從1646年上半年開始,漢拿山牧場的馬政技術人員就開始在蒙古馬、朝鮮矮馬中大量挑選性情溫順(蒙古馬大部分談不上性情溫順)、行軍時不易騷動(槍炮聲大作時經常群體騷動)、不互相撕咬蹶踢(經常生士兵或軍夫被咬傷踢傷事件)、不隨便嘶鳴(騎兵或斥候接近敵軍時經常因馬匹嘶鳴而暴露)的母馬,然後與6續運來的歐洲馬、阿拉伯馬交配,培育出了相當數量的混血馬種。

這些混血馬目前其數量已相當不小,體高雖然參差不齊,但據統計其平均體高約在145-148厘米左右,體格普遍比蒙古馬大出一圈。但總的來說這些混血馬匹並不算是成功的物種,因為其身上還殘存著大量的缺陷,要么是性情暴躁(使用時往往需去勢,不然不但易傷人,戰斗中還會追逐雌馬)、要么奔跑時緩慢(往往只有2o公里左右)、要么氣力弱小(往往西方馬六匹就能輕松拉動的重型載重貨車,八匹混血馬拉著都十分吃力),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魏博秋在和馬政技術人員交談後,鼓勵他們繼續執行原本莫大帥在位時制定的馬政十五年計劃,從混血馬中挑選優點多、遺傳穩定的馬匹,然後繼續培育。同時本土每年都會不斷輸送歐洲馬和阿拉伯馬過來——本土為了解決挽馬的問題,目前甚至都已設法從英國搞一些夏爾馬回來——讓牧場的技術人員們有充足的「材料」來玩他們的「配種游戲」。

魏博秋在視察完畢後有預感,多半用不了十五年(目前已過去三年),這些馬政技術人員們就能搞出一種適應中國北方及朝鮮氣候,同時肩高、體力和體質都不輸於歐洲馬的新馬種。如果一切都很順利的話,沒准七八年後,馳騁在山東的東岸騎兵們,就可以騎乘著體高在155-16o厘米、奔跑時在二十七八公里、性情溫順有紀律的黑水馬(馬政十五年計劃中規定的命名)了。

到了那時候,東岸騎兵的優勢必將開始逐步擴大。至於現在么,大家還是將就著騎乘蒙古馬吧。嗯,漢拿山牧場也有一些被淘汰下來的馬(馬政技術人員認為不具備繼續培育的價值,已去勢,數量約在五六百匹)可以流入到軍中,雖然有種種缺陷,但勝在體格夠大,各項作戰指標大多數也勝於蒙古馬,已經足以幫助那些波蘭騎兵們揮出自己的部分優勢了。(未完待續請搜索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