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風起雲涌(二)(2 / 2)

至於說帶著十多萬人馬追到登州去痛打黃衣賊,這事譚泰、勒克德渾等人是想都沒想過,根本不可能,他們也不敢冒這么大的險。只要黃衣賊在萊州、青州二府執行堅壁清野之策,這十多萬清軍的糧食補給就只能完全靠後方提供,這補給線可就長了,到時候黃衣賊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絕的機動力在清軍空虛的後方大舉登6,截斷其補給線,那么前方的十多萬清軍就將不戰自潰。

不過那些榆園軍們雖然戰力羸弱,但也確實夠狡猾。他們知道清軍大兵壓境,不敢再在外折騰,因此全躲回了老巢,利用當地復雜的環境和有利的地形逐次抵抗;有的甚至玩起了游擊戰,雖然如今「我大清」兵力雄厚,早晚能把這些家伙一一收拾了,但這中間所要耗費的時間可就沒譜了。

歷史上張存仁曾經帶著十幾萬清軍圍剿以榆園軍為的山東義軍,但前後也花了兩年多時間才初步平定其主力,且榆園軍的殘部在此之後還一直鬧了十來年才最終銷聲匿跡,由此可見當地環境之復雜和榆園軍諸人抵抗之堅決。

當年張存仁統一直隸、山東、河南三省事權,手握十五萬以上的大兵,猶自花了兩年多時間才平定其大部。但如今黃衣賊虎視在側,很多地方得分兵留守,不得全力進剿;再加上他們的綠營部隊在迭遭打擊後無論是兵員器械還是士氣都不如史上,因此這時候還必須由滿蒙八旗派兵協助,這進一步降低了他們與黃衣賊進行主力會戰的*,也使得整個進剿過程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很可能朝不利於清軍的方向展——畢竟在山區密林里面,一個八旗兵和一個綠營兵的差別實在不大,剿滅那些熟悉環境的地理鬼們談何容易。

清軍在專力剿滅榆園軍,解除自己的後顧之憂——畢竟大軍所需的糧草很多要從相對富庶的東昌府和兗州府籌集,不把這些土寇剿滅了大軍只能喝西北風——茅德勝自然不會讓他們如意。因此,小規模的廝殺在三個月的時間內一直在不間斷進行著,其中既有東岸人主動攻擊清軍,也有清軍襲擊東岸的補給線(從諸城到安丘)。

東岸人主動進攻沒什么戰果,因為滿蒙八旗大可以避而不戰,除非是對上了東岸的騎兵聯隊(下轄兩個騎兵大隊,共28oo名騎兵,其中約6oo名是波蘭重裝騎兵,騎乘混血戰馬),不然他們是不願與黃衣賊進行硬碰硬的正面廝殺的;而清軍襲擊東岸人的運輸車隊也沒占到什么便宜,因為東岸人的運輸隊伍以重型貨運馬車為主,由經受過嚴格訓練的持矛軍夫駕馭,精銳的挺身隊第一大隊(長矛手、火槍手與少量炮兵混編)和部分騎兵(杜沖所部驢騾騎兵)在旁翼護,驟遇滿蒙八旗也不慌亂,而是輕車熟路地結成車陣抵御,滿蒙八旗面對這種守御嚴密的烏龜殼往往束手無策。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雙方之間雖然大規模會戰沒有,但小規模的廝殺卻經常進行。數量多達一萬多的滿蒙八旗及部分地方團練、鹽丁、稅丁、衙役組成的雜牌部隊被牢牢拖在了青州府,陪東岸各部進行輪戰以鍛煉部隊,實在是郁悶得不行。

而在時間進入11月中下旬以後,由於今年的天氣特別寒冷,山東普降大雪,因此雙方就連小規模的廝殺都漸漸停了下來,開始各自休整、整理部隊。兗州府、東昌府同樣如此,雖然那些清軍綠營們被上峰嚴令催逼,但惡劣的天氣帶來的種種不便依舊讓他們的效率降低了很多,士兵們多有怨言,軍心士氣也頗為不振,這倒讓那些被打得灰頭土臉的榆園軍等義軍們大松了一口氣。

不過就在雙方都在互相大眼瞪小眼,等待時機的時候,1649年年初,喀爾喀蒙古犯邊,多爾袞召集諸王開會,覺得不可輕視,因此從本就很緊張的兵力中抽調部分人馬前往大同地區,同時命令戍守該地的姜瓖出城前來拜見,這引起了姜瓖的疑慮。而此時正值南方李、金、王等人反正,清廷緊急抽調部分滿漢蒙八旗由老將濟爾哈朗帶著前去滅火,姜瓖受此鼓舞,干脆殺了清廷派來籌備糧草引得百姓怨聲載道的官員,舉兵反了!

姜瓖的反正,猶如一聲驚雷,在空虛無比的三晉大地上久久回響。(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