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熱的經濟(一)(1 / 2)

暮夏初秋的米林湖流域一片繁忙的景象。這片原本被沼澤、蘆葦和水生灌木統治著的廣闊荒原經過多年的持續開,現在已經成了一片豐腴的沃土。

大片平整的土地被整齊切割開來,分成數量三等的三份,一份高田、一份中田、一份窪田。三份地里都種上了作物,要么是小麥,要么是大豆,要么是苜蓿,每畝地之間的田埂也被充分利用上了,蠶豆、黑豆以及北方植物園剛剛開始推廣的「高糖48」甜菜,總之是每一份土地都被利用得干干凈凈。

田間到處堆放著一堆堆的干草,這些可不是農村牲畜食用的草料——它們有更高級的苜蓿吃,而是農民們用來肥田的東西。這些草料一般由放學的小孩們去野外的公地里割取,在地廣人稀的東岸,未分配的公地上長滿著比這些小孩人還要高的荒草。

小孩們在地里忙碌著,大人們卻也沒。。有偷懶,他們扛著大包小包的黃豆,然後將其出售給到鄉村來收購的商人(這些人一般也兼職雜貨商)。而如果這些商人們有需要的話,他們也不介意用家里的大車為他們客串一把運輸工。反正如今鄉村間的砂土路越修越多,路況還算可以,用家里閑置不用的大車幫忙運輸大豆,順帶賺一筆運費補貼家用,何樂而不為呢?

米林湖地區的農民們種植大豆是有傳統的,這跟本地活躍的油坊經濟有關。在如今的梅林縣梅林鎮、奇山鄉、丘伊鄉和下伊河縣河陽堡,這四個鄉鎮的老百姓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了大豆,有的激進農戶甚至一年兩季都種植了大豆。至於自己和家人平日食用的谷物則全靠外購。堪稱農產品商品化的先鋒。

在這些人中間。一批最早的手工業者利用自己的剩余商品完成了原始積累,再加上一批從戰場上返回的軍人,民間資本開始了自己最初的追逐利潤之路。

他們當然是從自己最熟悉的農業開始了!因此,本地盛產的大豆便開始了興旺的深加工之路。油坊(榨油)、豆制品作坊等以大豆為原料的產業開始大行其道,特備是在熱那亞人為東岸豆油在歐洲打開了一點小小的市場後,這些產業就更是蔚然成風、蓬勃展了。

在如今大豆產業最為達的梅林縣奇山鄉,別的不談,僅去年一年就新增了十余家油坊。豆油產能暴增32%,將今年新增的大豆產能全部消耗一空。這還不算,他們甚至還從鄰近的鎮海縣、下伊河縣和東方縣輸入了大量的庫存大豆,不然根本不夠生產消耗的。

大豆產業展得如此迅,簡直令人匪夷所思。農業部的官員們甚至從中感到了一絲寒意,梅林縣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商業資本開始逐步進入實業領域,這本是好事,但大家都一窩蜂地選擇進軍大豆產業,這風險也太大了吧。要知道,如今的國際市場是什么狀況。大家可都是兩眼一抹黑啊,雖然豆餅行業持續看好。豆油行業也高增長了三年之久,但誰知道明年是什么情況呢?萬一國際市場有變,國內這么大的豆制品工業產能可怎么消化呢?

為此,工商部、農業部在今年(1649年)二月份的時候,往梅林縣派出了聯合調研組,開始對當地的大豆工業開始摸底調查。擔任梅林縣縣長的梁建對中央派員來進行調研很是不解,他對一眾調研員們指出,去年梅林縣各項經濟指標全面迅增長,新增大量手工作坊。除了那些榨油作坊外,還新增了兩家造紙作坊(用豆桿為原料生產紙漿)、兩家木器作坊和一家機器修理作坊。

作坊的不斷興建帶動了土建的蓬勃展,去年一整年,、鋼鐵11oo余噸、水泥19oo余噸、、磚95oo萬塊、圓木422o根,極大地帶動了本縣及鄰縣的相關產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