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南巴塔哥尼亞(六)(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更多支持!1650年6月30日,晴,西風六級。

一場程度較輕的沙塵暴剛剛過去沒幾天,隨著氣溫驟降,天空又飄起了細小的雪花,這令沙城堡上下頓時意識到嚴酷的冬天終於來臨了。不過老實說,季節的變幻對這里的一千五百名居民(兩個多月前又有一批波蘭戰俘被安置於此)來說,區別真心不大。因為無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刺骨寒冷的冬天,他們這些被稱之為「契約奴」的定居者們都得干活,而這樣的日子據說將持續七年之久,令人極為沮喪。

徐向東騎著一匹土庫曼馬,帶著一幫巡警剛剛從外面巡邏回來,還沒來得及下馬呢,留守派出所的副所長就立即向他報告:半小時前剛剛從阿勞坎港方向駛來了十多輛馬車,馬車上載著新一批的明國移民(太平洋航線運來的移民),人數共174人,均為成年男女,其中男性為116人,女性58人,比例為2:1。比起以往遠東移民男女比3:1的比例有所變化,而這似乎也預示著執委會移民政策的微調。

這批遠東移民當然不是分配到沙城堡來的,事實上他們的目的地是興南港——一座幾乎集中了整個南巴塔哥尼亞地區三分之一人口的海港城市,同時也是兩洋鐵路沿線諸多定居點中農業開發工作做得最好的一個。從1648年第一畝農地被清理完畢開始,經過將近兩年時間的發展,在南鐵公司的組織下。目前興南港一帶已經開發出了一萬五千多畝農地,其中大概三分之一是第二年的「熟地」。這些農地這兩年間種的全部都是苜蓿這種優質牧草,為的就是將此地土壤中富含的一些不能吸收的鈣、磷通過有機酸分解為可吸收的物質,為此哪怕犧牲一下前幾年的糧食產量也在所不惜。

關於這一點,南鐵公司是向本地農戶們解釋得清清楚楚的。並且對這些農戶實行專項補貼,以讓他們安心改良土壤、積蓄肥力。干旱地區土壤質地不佳,本就應當需要定居者們用心呵護,若是索取無度,等待他們的就是土壤肥力耗盡,沒個三五年恢復不了元氣。

不過苜蓿這種東西也不能說沒有價值。至少在東岸這種牲畜保有量很高的國家(與西歐國家相比僅次於英國、西班牙)中,這種一年能割幾茬、產量較高的作物還是存在廣闊的市場的。君不見東方縣牧場鄉的國營大牧場常年求購各類高質量牧草么,把地里收上來的苜蓿曬干,然後打包裝船運回本土,還是能換回一些急需的糧食的。

以前興南港甚至鄰近的自新堡的定居者們就是這么干的。但現在他們有了新的選擇,那就是隨著秘魯走私貿易的展開,南鐵公司從智利購買了大量肉牛、奶牛,然後再由雇佣的高喬牛仔驅趕著運到興南港,這導致當地居民的牲畜保有量也開始大幅度攀升,這自然引起了苜蓿出口量的下降——畢竟大部分都被他們自用了。

此時沙城堡堡牆外也正栓著一些這樣的牛群,數量大概有兩百多頭,一個個瘦骨嶙峋的。目前一些波蘭契約奴正在照料著這些牲畜。他們使用從本土運來的豆餅、阿勞坎港出產的少量燕麥以及河邊收割的雜草來喂養,以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將這些牛都養肥了。畢竟只有等這些牛都養肥了後,才能有足夠的體力繼續向東前行。抵達最終目的地興南港。

牛棚外面還搭了許多凌亂的窩棚,窩棚非常簡陋、也很原始,主要材料就是興南河邊大量叢生的蘆葦。在深處戈壁深處、物資匱乏的沙城堡,蘆葦還是一種很寶貴的東西的:蘆葦絮可以用來塞枕頭、做棉衣(天殺的南鐵公司為了省錢,竟然給波蘭契約奴以填充著蘆葦絮的大衣、蓋被御寒),蘆葦桿可以用來編制各種器具。當然搭窩棚也是相當合適——本土伊河兩岸的一些農戶的鴨舍、雞窩就是用蘆葦桿制作的。

當然在沙城堡,窩棚可不是給家禽住的。而是給人住的——確切地說,是給臨時在這歇腳休整的遠東移民們居住的。這些遠東移民在阿勞坎港登岸並渡過檢疫隔離期後。就被分批組織著,乘坐馬車沿著興南公路一路東行,中途在沙城堡休息個兩三天,然後抵達東面的自新堡、興南港一帶定居開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