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登萊(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董將軍下令全軍動員,第五師大部士卒已經歸建!」孫誠仁坐在蓬萊縣(即登州城)內新開的「孫記南貨鋪」的錢櫃上,聽著自己的一個後輩族人匯報打聽來的消息。︾頂︾點︾小︾說,此時還是大清早,街道上根本沒幾個人,因此兩人都有些無聊,可以講一些閑話。

他們二人口中所說的「第五師」是指董學禮所部四千士卒,番號嘛,自然是邵樹德給的。從濟南撤退後的這將近一年以來,邵樹德很是花費了一番力氣對這些仆從軍進行整頓:年紀偏大的、年紀偏幼的、有兵油子習氣的、戰力羸弱的等等不合格的軍士都被一一裁汰剔除。這些裁汰下來的兵士部分在登州分地屯墾,作為東岸人控制地方的基本盤,他們所分到的地都是原地主士紳們的土地,這就與士紳們結下了死仇,從此也只能跟著東岸人一條道走到黑了;當然還有部分裁汰下來的士兵分流到了庫頁島以及東岸本土,數量大約占三分之一左右。

在整編裁汰了這些部伍後,邵樹德又給了他們番號及駐地,比如:第一師4000兵,翟從諤任師長,駐地為濟州島濟州府;第二師4000兵,師長秦尚行,駐地萊州府即墨縣;第三師2000兵,師長孫守正,駐地為寧波府鄞縣;第四師3500兵,師長陳之龍,駐地為登州府寧海州;第五師4000兵,師長為董學禮,駐地為登州府蓬萊縣;第六師3000兵,師長謝遷。駐地為登州府威海衛;第七師3000兵。師長丁明吾。駐地為萊州府掖縣;第八師,3000兵,師長杜沖,駐地為登州府招遠縣;第九師4000兵,師長牛成虎,駐地為登州府黃縣;第十師3000兵,師長丁維岳,駐地為寧波府定海縣。

十個師共計3.35萬人。比起頂峰時超過5.5萬人的龐大規模是少了許多。但成功「瘦身」後的各部平均戰斗力倒是有所提高,有限的資源也能全數投入到堪用的士兵身上。至於不堪用的,那自然是不能再在隊伍里濫竽充數了,只能回家種地去。

經過此番整頓後,各部的戰斗力有所提升,單獨拉出去也能和北方清軍綠營打一打了,少數善戰的部伍甚至還將超出普通綠營一線。不過,邵樹德給了他們「師」這個番號(內部仍然是明朝軍制,即以「營」為單位),但他們短期內卻不得隨意增減兵額。除非邵樹德本人批准,不然私下裁軍或募軍都不可行。違者將受到邵樹德的嚴懲——他的威望靠的是東岸直領的兩萬余官兵背書。

此外,邵樹德還規定,東岸黑水開拓隊政府再負擔各部明年一年的軍糧,此後各部可在各自駐地自籌糧餉——當然前提是不能鬧得天怒人怨,否則東岸會干涉。之所以這么做也是沒辦法,數萬仆從軍的負擔實在太重,而東岸能夠牢牢控制在手里的地盤除了原福山縣、文登縣、大嵩衛、成山衛以外,便只有萊州府的一個膠州堡了。

在這其中,膠州堡是軍堡先不談,東岸人清理過潛在的地方反對勢力、並認真設立起管治機構的也就福山、文登二縣而已,這兩縣經過這幾年的休養生息,目前農業生產秩序得到極大恢復、地方盜匪也被有效肅清,人口有一定數量的增長,市面上也漸漸繁榮了起來。特別是離煙台最近的福山縣,目前全縣人口已經突破六萬——這已經超過了崇禎十五年的數字了,該縣大面積推廣三茬輪作制度——為此東岸人幾乎把濟州島上朝鮮人遺留的牛羊都弄了過來,目前島上就留了一些種馬、種牛和種羊——糧食產量近兩年穩步提高,土壤質地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東岸人在福山縣雷厲風行推行的政策,使得該縣面貌煥然一新,明末清初數十年數代皇帝沒做到的大治氣象竟然在東岸人的高壓統治下做到了。目前該縣宵小遁匿,人皆能活,有識之士看到這種變化後也收起了別樣的心思,民心就這樣漸漸順服。

據七月份剛剛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福山縣夏糧喜獲豐收,全縣共收獲小麥1.1萬噸、苜蓿幾近十萬噸。這樣的糧食產量,基本已經能夠保證全縣所有人口一年食用所需並且還有盈余了,苜蓿產量不但喂養牲畜(得自濟州島,西北墾殖銀行貸款給民戶)綽綽有余,多余的還能支援軍用騾馬消耗。而且這僅僅還只是夏糧呢,收完這茬後,大伙還可以再種一季雜糧,這收下來的糧食就純是賺著的了,即便繳上稅後還多有剩余,可以出售用來改善自家生活。只可惜這黃衣軍的邵大帥不允許民家持有超過三十畝的土地,否則大家都能拿這錢來置地,現在就只能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