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東南太平洋(二)(2 / 2)

最典型的就是熱那亞的聖喬治商行,這家在西班牙加的斯港從事了一百多年美洲特產品進口生意的老牌辛迪加企業,最近一兩年內已經完全停止了從秘魯進口煙草、甘蔗、棉花回歐洲售賣的生意,其原因一是無利可圖,二是他們找到了更好的賺錢機會——東岸人與他們協調了利益關系,將諸多優質東岸商品的代理權授予了他們,同時也向聖喬治商行敞開了市場,他們可以將意大利生產的優質奶酪、火腿、橄欖油、黃油、葡萄酒、干果等商品出口到東岸及其殖民地——這是一個擁有著幾十萬人口的市場,且其中消費人群的比例極高。

拉攏相對友好的熱那亞資本,著重打擊與東岸存在競爭的英國資本和法國資本(這都是立志發展本國工業的國家),與既得利益者荷蘭資本保持有限度的合作,這就是東岸共和國執委會為本國產業資本制定的整體發展戰略。在丟失了法蘭西市場的今天,集中精力開發秘魯市場,將英國人、法國人和葡萄牙人的商業觸角逐出,同時培養出一批與東岸利益捆綁緊密的買辦階層,進而通過這些商業買辦間接控制與影響秘魯地區的生產者與消費者,這才是長期保持東岸在秘魯的優勢,進而通過吮吸秘魯的鮮血滋養東岸自身的關鍵所在。

總而言之,在兩年前與代表東岸共和國工商業力量的南鐵公司談妥了走私貿易後,秘魯的結局基本上就已經注定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擁有眾多人口、資源豐富的地區,其經濟殖民地化的特征將進一步加深。東岸可不是不事生產的西班牙人,他們擁有著初步工業化的生產體系,雖然受限於人口、教育、市場等因素其工業化程度還不夠深,體系還很不完全,但已經足夠摧毀秘魯總督區的大部分手工工業力量了。

可以說,如果沒有外來力量暴力打破這個過程的話,那么秘魯的未來簡直堪憂。在執委會和南鐵公司的遠景規劃中,先是大量廉價的東岸工業制品涌入秘魯,當這個進程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已經通過吮吸秘魯的營養而完成積累的東岸工商業資本(比如南鐵公司)也會開始把過剩資本投入到秘魯地區。也就是說,到了這個階段,東岸的商品與資本將同時進入秘魯,進而控制秘魯的市場與經濟——這就是所謂的帝國主義國家的資本輸出階段了。

不過與歷史上所發生的帝國主義經濟入侵所不同的是,伴隨著東岸商品進入秘魯市場的還有數量頗為不小的移民——大部分都是來自遠東的明國移民,如今在毛林河畔就有不少,其數目大概在七八百人左右。

這些移民名義上都是南鐵公司的職員——而事實上也差不多,他們都與南鐵公司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勞務雇佣合同,同時分得了一筆數量不菲的安置費,然後坐船來到毛林河畔登陸。按照計劃,這些人將在毛林河兩岸東岸人購置的土地上修建商站、倉庫、店鋪、旅館內工作,為來往的南鐵公司船只與人員提供服務。此外,南鐵公司還找了種種借口往這里遷移了相當數量的農業人員,他們目前已經在毛林河畔開辟出了一些肥沃的農田,種下了大量的瓜果蔬菜,此外還養殖了許多牲畜,栽種了一些果樹,正兒八經地發展起了定居農業。

至於說西班牙人會不會擔心這里的東岸人太多了?這其實完全不是個問題,因為這里本來就是蠻荒地帶,定居者都沒幾個,再經過兩次東西戰爭的蹂躪,早期的殖民者要么死於戰火,要么被暴亂的阿勞坎人殺掉,毛都不剩一根了。現在這里因為走私貿易而又繁榮了起來,人員也急劇增多,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耗不是一個小數目,因此急需有農業勞動者過來為城市里的人提供各種蔬菜、禽蛋、肉類等各種食品。

所以,東岸農民的到來,其實是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的,對大家都有一定的好處。你看,這些農民是如此地勤勞,生產效率是如此之高,提供的產品種類豐富、價格實惠,還有比這更令人滿意的事情嗎?

當然也有人擔心這些東岸農民來了就不走了——這基本屬實——然後他們繁衍出的子孫後代就會將毛林河流域完全占據,到時候這片領土就將在事實上屬於異教徒了。不過在商業氛圍濃厚的毛林城,這種擔心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共鳴。大家該做生意的做生意,該發財的發財,誰又會對幾十年乃至幾百年後的事情關心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