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錢的旅行(一)(2 / 2)

另外,他同樣指出,東岸百姓——尤其是農民——習慣將手頭的貴金屬硬幣窖藏起來,以應對未知的風險。這種方式是如此之流行以至於這么多年來流入東岸的各種貨幣,其中的相當部分從此再也沒有進入流通環境,東岸第一造幣廠的鑄造記錄最能說明問題,他們一日不停地在鑄造著大量金銀幣,但市場就像頭怪獸一樣始終吃不飽,讓人真是苦惱無比。

「這些錢能不能想辦法弄出來?現在國內一方面很多行業缺錢,但民間沉淀的資金卻又很多,尤其是農村,很多出國打仗的軍人回來後第一件事就是修地窖存銀子。這都哪學來的壞習慣,不愛存銀行拿利息卻去存地窖,真是荒唐!」強全勝有些郁悶地說道,「50、51年我們集中兌換了大量前些年為修鐵路而發行的承兌匯票,消耗了很多現金儲備,可問題是這些兌換出去的錢又漸漸沉淀在了民間,沒有流到需要的行業上,真是令人頭疼。這通貨膨脹的勢頭剛剛有些遏制,難不成我們又要發行新的商業票據?」

「多做宣傳、多做思想工作、多提高存款利率,大概能吸引一些沉淀的資金出來,但不能指望太多,我估計兩百余萬就頂天了。」周申沃抽了一口煙,面色凝重地說道:「不過兩百萬就兩百萬吧,也能修小兩百公里的鐵路,或者建兩個中型港口,又或者改造四五十個定居點的下水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了,用處還是蠻大的。」

周申沃的話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如果真把這一千二百萬資金都流通到市場上去,那東岸的經濟還不當場崩潰啊,那時候如果不實行配給制或價格管制才出鬼了,通貨膨脹能漲到天上去。不過強全勝的要求也有些道理,如何說服這些資金的所有者將錢存入銀行而不是存在自家地窖里,確實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工作。畢竟,把貨幣的支配權從零散的個人手里集中到國家手里,用處可要大多了,因為只有國家才能夠讓錢做更有意義的「旅行」。

「也好,貨幣的市場投放量一定要掌握好,不然可能造成比較嚴重的經濟問題,這需要我們隨時關注一攬子商品的加權價格指數表,梅機關在這方面任重道遠啊。」說到這里,強全勝朝與會的一名梅機關科長點了點頭,然後繼續說道:「至於現在市場上出現的結構性錢荒,我覺得還是老辦法吧,注入流動性解決。」

「部長,這往市場上注入新的流動性自然是必須的,可我們是以什么方式呢?」周申沃問道,也許是覺得自己的話不清不楚,因此他又解釋了一句:「我的意思是繼續印制新的承兌匯票呢,還是動用存放在陸軍第一監獄的黃金(鐵嶺金礦出產,目前大概有1.5噸,約合75萬余元,當然實際鑄成貨幣的話肯定不止75萬元)?額度又是多少為好呢?」

「不,這次不印制新的承兌匯票了,其他一些商業票據也一概不再印制。以前的票據品種太多、太雜亂,印刷也很粗糙,這造成了很多的問題,因此這次部里決定將所有票據合並到一種上面,那就是新出的國庫券。國庫券將以國家財政收入、陸軍第一監獄及商業清算銀行金庫內的儲備黃金做擔保,到期償還本息。最短期限一年,最長期限五年,不記名,無需背書即可自行轉讓。」強全勝一口氣說了一大段,然後只見他喝了口茶水潤潤嗓子,繼續說道:「額度暫定為五十萬元吧!這往市場里注入了五十萬元的流動性,如果投入建設的話,起碼能帶動三四百萬的項目了,國家建設的步伐又將大踏步向前。只是,唉,剛剛因為集中兌換了一批到期票據而遏制住的通貨膨脹,差不多又要抬頭了吧,真是頭疼啊!國內大型基建項目這么多,貨幣回收不易啊!」

與會眾人聞言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作為一個常年高速發展中的經濟體,無論東岸的政府多么努力、又采取了多少措施,但這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程度卻始終無法遏制住。梅機關每個月都統計的一攬子商品加權價格指數同比、環比齊上升,真是讓人無奈到了極點,以至於前陣子政務院下令大幅度調高最低工資至6.5元(平均工資獎金福利加起來早就超過了8.5元),以應對老百姓工資越來越少的購買力。

不過漲工資也是把雙刃劍,因為這會提高東岸國內的用工成本,降低東岸商品的競爭力,可在如今的大環境下,這又有什么辦法呢。只要繼續在移民、繼續在搞基建,那么就免不了忍受長期的通貨膨脹。至於東岸國內的企業主們,也只能適應這種不利的環境,不斷尋求降低成本的辦法——比如引入低工資的外來勞務工、比如提高產品的機械化生產程度、比如獲取更廉價的原材料、比如獲取自己能夠獨享的商品傾銷市場等等。

治大國如烹小鮮,東岸的執政者們現在真的是更深刻地認識到了這句話,治理一個不到三十萬人口的小國都如此麻煩了,如果將來人口增長到五十萬、一百萬,工農業規模擴充到如今的十倍、二十倍,他們還能勝任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