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運輸線、生命線(五)(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沒完沒了的談判持續了好幾天,一直到8月14日,即范博伊寧根即將啟程赴哥德堡的前一天,雙方才最終達成了大部分協議。而由於聽說本土那邊也在與荷蘭人的代表(海默德揚總督)談,因此莫三打算再等等,看看本土那邊怎么說,免得這邊自己還有什么沒考慮到的,又或者擅自答應了對方什么條件,壞了整體布局。

不過在此之前,他已經寫信回本土請求本土調集部分閑置的運輸船,向荷蘭出口包括糧食在內的各類物資(具體名目由荷蘭人提供),這是一件對雙方都又好處的雙贏事情,本土應該不會拒絕。

本土交通部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協調運力,擠出一部分船只(至少12萬噸的運力)往荷蘭裝運物資。莫三估計,15艘65o噸級的笛型船、4艘3oo噸級的冷藏船還是能夠湊得出來的,若是隨行護航的軍艦再用富余的船艙裝載部分物資的話,那差不多就夠了。

而由於東岸人的運輸船普遍噸位較大,載貨量比荷蘭船多,因此這些船只的運力差不多相當於5o艘荷蘭遠洋船的運力了(荷蘭遠洋船噸位大部分在2oo-3oo噸之間),如果專門往阿姆斯特丹運輸物資,對荷蘭人來說不無小補,值得他們讓渡一些本就沒甚油水的利益了——圖萊爾商站瀕臨破產、莫斯科市場本來也才剛剛開拓、瑞典市場上最賺錢的也都攏在自己手里——更何況,東岸人還允諾其本土在戰爭期間向荷蘭東、西印度公司開放,他們的船只可在東岸港口自由停泊、躲避,必要時候,東岸本土還會組織船只往荷蘭殖民地運輸物資,以確保他們不被英國私掠船封鎖。

8月15日一大早,莫三、范博伊寧根二人在這份被稱做《旅館密約》的草本上簽了字——在本土消息傳來之後,莫三才會與對方簽訂正式文本。這份文本一式兩份,沒有見證人,有效期三年(1652年8月15日-1655年8月14日),三年期滿後如雙方均無意見可再自動延長三年。

說實話,這是一份非常優厚的商業、政治合約,東岸人獲得商業利益,荷蘭獲得至關重要的物資——這在戰爭時期的作用絕對不可低估,而由於英國人此時尚未敢於對懸掛其他國家旗幟的商船也實施攔截行動(或者說不屑於,因為其他國家的商船數量有限,遠不能彌補荷蘭的損失),所以東岸的運輸船應該能夠將大量物資以一個比平時高企的價格(荷蘭人已經不是太在乎價格了,他們只關心數量)運進聯省共和國。與此同時,荷蘭海外殖民地的物資運輸必要時候也必須由東岸來承擔。

國內造船產業估計又要迎來新一輪爆期了!莫三摸著下巴滿意地想著。

雙方談完了這些事情,出於禮節方面的需要,莫三和隨從們一起,將送范博伊寧根到荷蘭省北部贊河流域的一個偏僻小港口。他接下來要出使瑞典王國,為聯省共和國的未來而奮斗。至於莫三本人么,也將順便去拜訪一下當地的一些著名商人,打算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多結識一些荷蘭大批商,這對將來華夏東岸共和國拓展歐洲市場有著極大的好處。

如果不是這場妙到極處的戰爭,東岸人又怎么能夠有機會結識這些難得一見的荷蘭大商人呢?更別說還有機會見到德倫特議長這類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荷蘭領導人了!呵呵,這場戰爭來得太妙了,太及時了!

「贊河周邊地區現在是整個荷蘭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這個行業大約雇佣了過一萬名工人,一艘弗魯特船從船東提出設計要求到最終交付,一般只需不到四個月的時間,不過阿姆斯特丹郊區的薩爾丹造船廠(荷蘭最大的造船廠)曾經只花了七天時間就組裝出一艘海船,這震驚了整個尼德蘭。」馬車行走在還算平坦的北荷蘭省的公路上,閑極無聊的范博伊寧根用略帶自豪的語氣向莫三介紹道。

莫三掀起窗簾,看著玻璃窗外那條靜靜流淌著的小河,用肯定的語氣贊道:「很不錯的工業區,更難得的是所有人都忙忙碌碌的,河邊的碼頭船台上到處都是在建的船只。另外,看起來你們造船的機械化程度要比其他國家的人高不少,這也是你們成本偏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莫三所說的機械化指的是河岸邊大量矗立著的風車。這里鄰近河流,交通方便,同時附近終年有著免費的風力可資利用——在極少的沒有風的天氣里荷蘭人還可以利用一下水力驅動機械,雖然這些水流流偏緩,但總比沒有好——這給展機器工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至少眼前這些船廠就大量利用風車鋸木材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