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倫敦與英國(四)(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現在很多早期的城鎮都衰敗了,相反農村卻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當然了,倫敦是例外,這座歐洲最大的城市是不會衰敗的。」莫里斯.湯普森坐在莫三的對面,用略帶自誇的口吻說道:「很多年前,當呢絨等產業向農村轉移,許多城鎮開始陷入衰敗之時,倫敦卻因為其能夠持續吸引到外來移民的進入而愈發繁榮,這就是倫敦的魅力。」

「英格蘭只有一個頭,但碩大無朋。」莫三揶揄地說了一句。他所說的這句話既是外人對倫敦的評價,同時也是倫敦人自誇的話語,因為倫敦有40萬人口,但英格蘭第二大城市諾里奇只有2-3萬人口,第三大城市布里斯托爾更是只有一萬多人口,完全無法和巨型城市倫敦相比。

英格蘭的精華,幾乎盡集於此!雖然這些年來倫敦的物價日漸上漲——當然這有西歐價格革命的影響因素在內,但也不無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在過去的200年內,倫敦的谷物價格上漲了8倍、農副產品漲了6.6倍、工業品漲了3.1倍、12種一般消費品生活支出比150年前整體漲了9倍,但倫敦人的工資卻只漲了區區三倍!

』,這樣倒掛的收入及物價漲幅,卻沒能阻止英國人奔入城市的進程,也沒能阻止英國在緩慢地進行工業化、城市化。重商主義思潮的泛濫,使得財富在倫敦及其近郊四處流動,東印度公司、黎凡特公司、東地公司、西非公司等貿易和殖民公司,給眾多因鄉紳圈占土地而一無所有的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在1575-1630年這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先後有90多家特許貿易公司在倫敦成立。共吸引了6336名投資者。總資產達800萬鎊。

這是個驚人的數字,而也正是如此巨大的資本聚集於此,才使得倫敦有了別具一格的吸引力:最多的財富、最好的商品、最高端的人才、最好的基礎設施,無一不是其他城市難望其項背的,甚至也是歐洲大陸上大部分城市所難以企及的。

此刻莫三和湯普森二人剛坐著馬車從城外回來,湯普森很坦誠地帶著莫三逛了一把倫敦近郊,對於莫三提出的問題也盡量回答,看起來似乎對莫三四處打問的行為毫不介意。此時聽聞莫三說了一句外人形容倫敦在英國地位的俗語。湯普森立刻笑了起來:「倫敦聚集著大部分的財富,這就是倫敦最大的魅力所在。現在英格蘭每年的進口貿易總額超過了300萬鎊,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倫敦產生的,無論是英格蘭自產的工業品,還是東印度、黎凡特公司再出口的商品,都要經過倫敦海關的許可,再出口所獲得的退稅也必須在倫敦領取。所以,你看到了,泰晤士河兩岸一直是如此地繁忙,即便是在戰爭期間也沒有絲毫停歇。懦弱無能的荷蘭人。根本無法與英格蘭海軍抗衡。」

莫三聞言笑了笑。此時的英國正處在早期重商主義向晚期重商主義過渡的時代,除其余幾個小港口微不足道的商品輸出額外。大部分的進出口貿易還是要經由倫敦的。特別是在《航海條例》被嚴格執行的當下,即便是弗吉尼亞殖民地要向新英格蘭出口煙草,都要先將商品運到倫敦,繳納關稅後再運到馬薩諸塞,除此之外別無他途,這種變態、畸形的貿易政策,無疑是倫敦繁榮興旺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晚期重商主義(又稱重工主義)雖然同樣注重積累財富、注重外貿順差、注重貴金屬留在自己國內,但比起早期重商主義來說,其更注重發展手工工場以出口獲取利潤,所謂以「人為財富」為主,而這顯然也是其重工主義綽號的由來,現在的英格蘭,很明顯就在從早期向晚期過渡,比起歐洲大陸上的許多國家的早期重商主義,要領先上一籌。

兩者同樣以留住貴金屬為核心,同樣實行地方保護主義、嚴格的行會准入制度以及關稅壁壘,但一者只注重貴金屬的積累,另外一者卻更注重出口本國工業品以積累貴金屬,兩者在境界上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一如現在的荷蘭與英國。現在英國下議院權勢日升,其議員數量占議會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根據倫敦廣為流傳的公開資料,下議院中資產階級、開明貴族及新興鄉紳的人數已經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大部分是手工工場主,或者即便是批發商,也多半是以批發英國自產商品為主,因此英國的工業資本此時在議會中的影響力已經足夠強了,這對東岸人來說又是個不幸的消息。

「說真的,你們為什么要與荷蘭合作?就是為了能向他們出口些商品嗎?」沉默了半晌,湯普森先生終於打開了話匣子,似乎他是秉承了某些人的集體意志而來的,只聽他說道:「或許荷蘭人向你們承諾打開部分封閉的市場很有誘惑力,但我們同樣能夠提供。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弗吉尼亞、新英格蘭,我們甚至能幫你們說項重新進入波蘭,一些曾經向你們封閉的意大利邦國市場我們也願意與你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