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朝鮮(一)(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時間不多了啊。∟,」邵樹德放下信紙,神色復雜地說道。這是執委會主席劉為民寫給他的私信,信中大意是關於邵樹德的去留問題將在1654年新一屆執委會班子上台之後討論決定,而在此之前,邵樹德仍將繼續留任黑水地區,掌控全局。

雖然不用立時便走,但邵樹德估計,自己待在遠東時間至遲不會晚於1655年,也就是說,他頂多繼續在這里執政兩年左右,遠東新的掌舵人一到,他便將去職回國。而在他之前,已在遠東服役多年的楊明陽、張旭東、李文長等人已陸續回國,新的接替人選也已抵達山東,執委會對遠東地區軍政官員輪換的決心是相當之大的。邵樹德估計,下一個遭到輪換的可能就是南方戰區司令、黑水臨時特遣艦隊總指揮劉海洋了,而至於他名義上的副手魏博秋,由於此人是戴罪前來遠東,屬於發配性質,估計還要再待一些年頭。

而正因為時間不多了,因此邵樹德此時分外不願意再發動一場在自己任期內無法結束的戰爭,比如對於日本沿海地區的攻擊行動——這種很可能無法在短期內完結的戰事,還是等遠東地區新任領導人到位後再說吧。

不過現在不動日本,不代表他們不動別的地方,應陸軍總指揮茅德勝的請求,邵樹德現在對於動一動朝鮮分外感興趣。至於說借口嘛,那都是現成的,你朝鮮派火槍手加入清軍戰斗序列。與我大東岸於黑龍江流域廝殺。這便是大罪、可以興師問罪的大罪!

當然了。任何一場軍事行動都要有利益,無論是短期利益還是長期利益,也無論是政治利益還是經濟利益,都必須要有利益,否則這仗不如不打。打朝鮮的利益是現成的,其一是政治利益,通過對朝鮮的軍事打擊,可以進一步削弱這個本就不大看得起清朝的國家與「我大清」之間的離心離德;其二是經濟利益。這個也是這兩年來釜山的著名「朝奸」金吾圭不斷調查、搜集後得來的情報。

根據金吾圭的報告,自從結束與後金的戰爭之後,朝鮮近些年來的經濟發展有所起色。比如根據朝鮮公開的資料,全國耕地數量已經接近恢復1592年戰爭之前的狀態了,目前約有130余萬結(朝鮮土地單位),除去免稅田、陳田(即荒田)及當年蠲免錢糧的災田,平均納稅地約在70萬結左右,生產秩序比起崩潰般的壬辰戰爭和1636年後金入侵時要好上百倍了,人丁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

人口和田地開墾數增加後,朝鮮的農業技術也在穩步提升。比如15世紀就出現的移秧法從1650年開始在朝鮮多個道府進行了推廣。無論是稻米的產量還是質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毋庸置疑,朝鮮農民是極為勤勞的。其農業技術也是極為高超的(後世能在東北地區栽種的抗寒稻種便是朝鮮王國農民培育的),因此朝鮮的糧食生產近些年也得到了穩步恢復,甚至於,一些因為「大同法」推行而缺少銀子的地區還通過種種秘密渠道出口稻米到釜山,從東岸人手里換取銀子。

這種糧食交易的規模目前已經達到了每年一萬二千余石,且還有持續增加的可能,這對東岸人的糧食儲備是一個極大的福音。原本他們在占有寧波府、並穩定發展了數年後,糧食缺口已經大為緩解,現在有了朝鮮糧食補充,就更是安枕無憂了。至於說買糧的些許銀子,那算個屁啊,大泊縣的金庫里有的是!如果沒有的話,信不信我去澳洲挖金礦挖給你?

而更妙的是,在孝宗李淏繼位後(1649年),由領議政金堉(相當於宰相)強力推行的「大同法」日漸成為朝鮮各道的主流稅收方式。大同法一改過去征收糧米、正布(布匹尺寸,以5升棉35尺為1匹)、木炭、農產品等實物的弊端較多的稅收方式,定下了每結地統一征收10-16斗稻米(因為各郡土地結數大小不一)的新稅制。而如果沒有足量稻米繳稅的話,亦可繳錢。這種新稅制的推行無疑極大活躍了商品經濟,將大量稻米推向了市場,同時也使得一大批手工業者和商人被解放了出來,可以從事各種工業活動,以繁榮市場。

這樣一種局面的形成,自然是為東岸人所欣喜的,因為他們手頭有巨量的銀子沒處花,拿去變現換來糧食是最好不過的了。現在唯一的問題大概就是,由於朝鮮內部保守勢力的存在,使得這種私下里的糧食貿易的規模一直無法有效擴大,甚至在某些特殊時刻,朝鮮官僚們還會下令禁絕這種貿易,這令釜山的金吾圭一直十分惱火:明明朝鮮的糧食生產已經被調動起來了,可你居然禁絕貿易,這如何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