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南太平洋(三)(2 / 2)

莫茗離任後,南鐵公司總裁的繼任人選也已經浮出水面,那就是莫總裁的摯友、陸軍部高級參謀劉昂,且已得到了陸軍部的批准。此君同時也是結社組織國家力量同盟會的中堅分子,基本上可以代表莫茗的意志,因此已經可以確認他在1654年初將繼任南鐵公司第二任總裁了(按照公司章程,南鐵總裁必須由陸軍部指定的現役武官擔任),南鐵這家大型康采恩企業從此將進入「劉時代」。

而即將走馬上任的劉昂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把他那位在工程部工作了數年之久的長子給發配到了條件極為艱苦的奇洛埃島,說是協助新移民展開墾殖工作,但在很多人看來,去那里完全就是受罪。雖然可能升官是快點,但對劉建國他們這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穿二代來說,完全沒必要。

「現在說這些還有什么用?」劉建國也有些郁悶,只見他不快地翻身下馬,然後牽著坐騎朝營地口走去。今天將在這里接收一批人員,人數大概有一千五百人左右,其中一千人是明國移民,另五百人半是立窩尼亞移民、半是本土購來的烏克蘭女奴,這些已經渡過了十五天隔離檢疫期的人,將被集體裝船運到觀海港、密山伐木場一帶,然後在那里展開拓荒行動。

當然了,除了他們之外,還有數十名兵團堡的學兵干部,以及在東岸本土招募的總計143名東岸新生代(一般都是老國民的次子或次女)。這總計一千六百多人就將乘坐於興國所在的那艘全蒸汽動力船,雖然那艘船只有1300噸的排水量,但從阿勞坎港到觀海港的距離並不遙遠,大家擠個幾天也就到了。

而就在兩人說話的這么一小會兒,碼頭內有三艘原本停泊在角落里的蒸汽小火輪也開始了熱機,年輕的實習水手帶著口罩,用鏟子將黑山煤礦出產的燃煤一下下鏟進爐膛,很快便將鍋爐里的水加熱了起來。這三艘船都是本土內河運輸公司淘汰下來的早期72噸級明輪船(尾明輪、腰明輪都有,蒸汽機型號也不甚統一,較為蕪雜,故已被交通部下令淘汰),半賣半送給南鐵公司後,又在這里發揮起了余熱,充當起了內河或近海的運輸任務。

此番「火地島」號塞滿一千六百多移民後,基本已經沒有多余的空間再載運物資了,故移民前期需要的海量物資,少部分由觀海港提供,大部分還是靠後方轉運——此時這三艘舊明輪船承擔的便是這么一項任務,他們的船艙內將滿載建築材料、食品、武器彈葯、農具等拓荒必備物資。而在三天後,還將有另外幾艘小火輪從這里啟航,中途經停慶豐、蒙氏兩港,給當地居民送一批物資後,再跨海前往觀海港,將一些牲畜和種子送到那里,以便開過年來那邊可以順利進行春播。

劉建國的最新職務是密山鄉代理鄉長——當然這並不是國家職務,而是南鐵公司的職務——他的主要任務是將眼前這一千六百多新移民,與密山伐木場早就存在著的一千多移民(其中超過一半是波蘭伐木工)捏合起來,形成一個穩固的殖民拓荒據點。

這並不是一項輕松的任務,惡劣的環境、突然爆發的疾病以及西班牙人可能有的詰難,都將對他們在當地站穩腳跟造成很大的困擾。於是,如何排除這些干擾,在當地扎下根來,還是非常考驗劉建國及協助他的一干兵團堡年輕學兵們的。干得好,那自然一切都好,若是干得不好,那么劉建國的未來可能就會蒙上一層陰影——即便他老爹未來很可能是南鐵的總裁,但還是要考慮到官僚階層的集體意志和看法,對他兒子的照顧還是相當有限的,否則這工作也就沒法順利開展了。

移民的集中工作進行得較為緩慢,在觀海港調來的部分警察和民兵的幫助下,他們花費了小半天的時間,才將這些拖家帶口、背負著包裹(南鐵公司發下來的干糧、飲水、衣物等)的人給集中了起來。唱名點完人頭後,這些人又在警察、民兵們的呵斥下,排成長列,從碼頭上緩緩走上了「火地島」號的甲板。

「火地島」號已經在阿勞坎港維護了好幾天,出航前的一切准備都已經就緒,此時鍋爐已經生起了火,食水蔬菜也都已經采購完畢,就等出發了。在將這一千六百多移民送至觀海港後,他們將在那里補充一批新鮮淡水和蔬菜,然後順著秘魯寒流北上,直抵加拉帕戈斯群島,開啟在南太平洋的下一個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