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新鮮血液(四)(2 / 2)

蔡華澤的最後一句話是朝鄉鎮府院子外一些站著旁聽的人說的,他們秉承南鐵那邊傳過來的風氣,鄉鎮府做任何重大決策時都安排在辦公室前的院場上,允許鄉民們在柵欄外旁聽,如果有人提出意見,鄉鎮府官員們可當場答疑,以釋去大伙心中的疑惑南鐵的劉總裁說得好,大伙在這些蠻荒之地上拼了老命開墾,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那么官員們就有義務向大伙解釋清楚一些事情,這樣也更有利於動員大家干活嘛。蔡華澤對此雖然不是很習慣,但對莫大帥、劉總裁一貫很是佩服的他還是全套移植了這個作風,並打算將來也在上游的爛泥溝、水庫兩個鄉鎮推廣。

此時站在柵欄外旁聽的人只有稀稀拉拉二十來個,多半都是一些剛吃完午飯四處閑逛的布里亞特人、達斡爾人,以及一些平日比較懶散的順軍馬兵出身的老油子。這些人種地或許不太行,但上馬殺敵卻是不賴,此刻雖然都已解甲歸田,但一身藝業並未大幅度退化,充作護牧的民兵,估計問題不大。此時聞聽蔡華澤說將來招募派出所警察有可能從護牧隊里選,這些人立刻大聲鼓噪應和了起來,一個個拍胸脯保證沒問題。

會議結束後,蔡華澤便帶著一些隨從,騎馬前往郊外檢查田地規整的工作。途中經過了碼頭區,見到一艘大帆船擱淺在河灘上,一些從本土發來的「新鮮血液」(即新到的明人移民,約有百余人)正在水手的指引下卸載各類物資多是些吃食、種子和農具,另還有十來匹駱駝,都是為在丘布特河沿岸開墾准備的東西。

由於海安港人手有限,故碼頭至今尚未修建起來,這給物資的裝卸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不過好在東岸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注意到了丘布特河河口灣附近氣勢磅礴的潮汐現象(其實巴塔哥尼亞地區諸河流都有這種現象,有些河口附近的潮差竟達9.45米,潮汐能極為豐富),因此便利用海潮漲落來裝卸物資,倒也相當方便。

最近船只頻繁進入河口裝卸物資,也引起了本地居民們的一些議論,大伙原先紛紛猜測,執委會不斷往這里發送移民和物資,是不是要擴大地盤啊?當時說什么的都有,但基本都屬於猜測,未有定論。但在屯駐於郊外的兩支馬隊開始向上游地帶挪窩後,本地的居民再笨也知道,執委會怕是真的想要擴大地盤了,這意味著和特維爾切人激烈的沖突不過蔡華澤等本地官員後來告訴拓荒者們,短時間內丘布特河沿岸的開發仍將以海安港一帶為主,部分新來的移民之所以被安排到更上游的新設鄉鎮去,主要還是為了建立兩個前出據點作為襲擊土人、屏護海安港的補給基地,這令大伙兒稍稍放下了些心,但也對外出放牧有了些疑慮,這才有了蔡華澤剛才提出的輪流護牧行動西北墾殖銀行這回大手筆,說要一氣貸給大伙數萬只羊,可不能馬虎了。

一行人很快便來到了位於河谷地帶的農業種植區外圍。這些農業種植區將來會以小麥、玉米和蔬菜種植為主,此時只見幾台由大豐農機廠工人負責安裝的大型蒸汽水泵,正將夾帶了大量淤泥的河水抽灌到已經平整好的一部分田地內,這能有效增加土壤的肥力。另外,本地降水不是很多,無任何水患之虞,只要解決好農田灌溉的問題,那么大自然就會賜予人類勞動以格外豐厚的報酬。其實歷史上阿根廷灌溉綠洲上農田的單位面積產量就遠超全國一般水平,這可能與河沙里攜帶的養分以及當地高度集約化的農業生產有關因為河谷綠洲里的土地甚為寶貴,故劃分得很細,農田主人一般都實行精耕細作,故單產較高。

「好好弄,不要給老蔡丟臉,老蔡是一定要把這片河谷地建設得漂漂亮亮,讓誰也說不出話來的。」蔡華澤用馬鞭指著靜靜流淌著的丘布特河,意氣風發地說道:「干得好了,以後大家一起吃香喝辣的,老蔡我說到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