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丘區(八)(2 / 2)

事實在在如今的東岸,農業畢竟還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產業,同時也是吸納了最多就業人口的產業,可以說是國家的重中之重也不為過。而在農業生產秩序穩步發展了二十多年的現在,畜力收割機(一般是馬拉收割機)、脫粒機、蒸汽犁等農業機械開始在農村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這樣一來,農機租賃公司、農機配件作坊、農機修理作坊等小微企業便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的農村冒了起來,漸漸與種子公司、農產品加工廠(兼出售豆餅等肥料)等企業一起,成了農業這個龐大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位小飯館老板想讓自己這個讀書沒指望的孩子去拜師學藝,學習如何修理各類農業機械,確實也是看准了這種趨勢,而邵元義同樣也對此深以為然,並認為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隨著國內人口數量的日漸增多、新開墾土地的日漸增多以及和國際糧食市場聯系的日益緊密,農機修理這個行業怎么都不會沒落,怎么都會有一口飯吃的。

吃完早飯後,飯館老板大方地給每個人的水囊里都灌滿了熱氣騰騰的面湯。向老板致謝後,眾人很快便走著來到了鄉政府就在鄉中心小學隔壁。

以前邵元義認識的那位鄉長已經高升副縣長了,這時新上任的鎮長出身大魚河青年干部學校,在平安縣某村任職多年,因政績出色而調任羅漢縣羅漢鎮擔任鎮長,前途極為光明。而他本人對於邵元義再度來到鎮里給大伙培訓基層衛生員也極為感激,一個勁地說要請大家吃酒席,只可惜幾年時間過去了鎮里的財政依舊不寬裕,此事就只能尷尬作罷。

好在邵元義也不以為意,他現在上午給眾人講課,下午在鄉政府大院外坐堂門診,與鄉里的幾位醫生一起給大伙看病,當然收費也很低廉,且這錢將用在維護基層醫療衛生事業上面。

邵元義看病的方式令鎮里一些由大明葯店學徒轉職來的醫生們大開眼界,比如他竟然會用一些奇怪的管狀物體(簡易聽診器,橡膠管制作)貼到病人胸口去聆聽心跳的聲音,以判斷病人的心臟有沒有問題;比如他還會把一些橡膠制作的皮套套在病人的手臂上,然後往橡膠皮套內充氣,使其膨脹阻斷支動脈循環後聆聽脈搏聲音,據說這是為了測血壓什么的在今年年初衛生部頒布的醫療保健標准中,明確指出血壓的測量是重要標准之一當然目前也僅僅是在大城市流行而已,至於羅漢縣這種偏僻內部丘區鄉鎮,自然是不可能與聞的了。也就是邵元義這種土豪閑著蛋疼去平安縣自費買了全套新式醫療器械,這才有機會讓這幫鄉下土包子們開開眼。

邵元義甚至還隱約聽說,自然科學研究院醫學所的那幫人,還在與大魚河醫療高專聯合鼓搗出一個有趣的玩意。那個玩意據說非常復雜,目前尚在研究階段,大體是一台設備、一個電表和幾個水桶,據說可以測量病人心臟跳動時的傳導電流。因為他們認為,心臟每跳動一次,就有一股電流從右心跨過左心,而一旦心肌損壞,那么這股電流也就沒了,因此他們急切地想測量這股電流以確定心肌損壞的程度。

據不可靠的消息,用這種設備測量心肌電流時需要病人把四肢都放在水中,操作極為復雜。無奈目前東岸的電表靈敏度極低,且精度和可靠性都很低,完全無法跟上科學家們這種天才的設想,故研發進程只能暫時停滯了,估計今後幾年乃至十幾年內是沒法解決的了但毫無疑問這並不影響此種測量病人心肌方法的開創性。

邵元義當然無法買得起這種設備更別提這種設備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研發成功了但作為醫療儀器的發燒友,他還是很喜歡收集、擺弄一些新奇的醫學器械的,以滿足他探究人體奧秘的旺盛的好奇心。

在一連看了幾天診治了數十位病人後,12月31日1656年的最後一天邵元義終於准備收工回家了。臨行前,他則細細囑咐自己的學生小心地將各類儀器、葯品分門別類打包裝好,准備塞進行李內先行運回家。至於他本人么,據說還將在這里待一個多星期,見一見縣里面的知名人物,聯絡一下感情,以為了今後在這里開展業務提供幫助。

什么?你說邵醫生要在這里開展什么業務?拜托,麻煩打聽下邵醫生的身份,他可還身兼「鄉村銀行家」、牧草嶺肉制品廠合伙人、牧草嶺鄉中心小學課外輔導員等多個頭銜呢,他來羅漢縣開展業務又有什么稀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