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形勢研判(二)(2 / 2)

在第一次英荷戰爭之前的加勒比海,可以說大部分蔗糖的運銷都由荷蘭西印度公司控制,無論是荷屬島嶼還是英國、法國、西班牙的殖民地,當地的種植園主們一直都樂意把蔗糖交給荷蘭人運到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倫敦、漢堡等地銷售,因為荷蘭人給的價格還算公道,賣給他們的工業品也相對價廉物美,於是這種利潤豐厚的生意便一直持續了下來,直到1654年英荷海戰的爆發。

而英荷戰爭結束後,由於戰爭期間英國捕獲了一兩千艘荷蘭運輸船,導致其運輸噸位直接翻倍,而相應地能夠用在殖民地上的船只也多了起來。據東岸國家情報總局估測,此時英國活躍在北美及加勒比殖民地的運輸船噸位當在十萬噸上下,幾乎是戰前英格蘭全國總運輸噸位的一半。

英國運輸總噸位上來了,那么荷蘭商船勢必會在加勒比海遭到強有力的挑戰。再加上《航海法》的頒布以及各國政府對之前荷蘭壟斷商業霸權的積怨的反彈——在英國揍倒荷蘭之前各國都是敢怒不敢言——很快,法國也出台了類似英國《航海法》的相關條例,全面排擠荷蘭在加勒比的壟斷商業霸權,西班牙目前據信也躍躍欲試。

就這樣,雖然各國在加勒比殖民地的種植園主們還是更樂意與荷蘭人交易,可胳膊拗不過大腿,荷蘭人的商業霸權還是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全面潰敗。尤其是在產糖量巨大的牙買加島被英國攻占後,擁有巴巴多斯、牙買加及背風群島部分地區的英國佬躊躇滿志,名下已經控制了每年至少2-3萬噸的蔗糖產量,且其還打算投入巨資對甘蔗種植園進行擴建,以進一步擴大產量(奇葩的是,擴建的資金很大一部分是在阿姆斯特丹市場上融的資),算是對荷蘭商業利益構成了最直接的挑戰。

商業利益遭到如此侵蝕,荷蘭西印度公司的攤子又鋪得如此之大,戰爭又是如此之頻繁,這家公司不是連年巨虧就奇怪了。因此,這會聽到范博伊寧根信心滿滿地表示他們能夠守住新尼德蘭那片富饒的土地,莫三頓時就有些無語。要知道,西印度公司的董事科內利斯.比克爾可不是這么樂觀,他對公司越來越崩壞的財政極為擔心,對公司從北美到南美再到西非上萬公里的戰線極為擔憂,以至於都在考慮是不是要從公司撤資了。

不過人家都這么說了,莫三也沒辦法,只好轉換個話題:「好吧,我也希望新尼德蘭的土地上永遠飄揚著聯合省的旗幟。那么說點別的吧,貴國對如今英國佬在加勒比咄咄逼人的態度如何看?是否有什么預防措施?要知道,克倫威爾那幫人一貫狂妄,一個不好就可能再度重啟戰爭,我們是否應當預做考慮?西班牙王國前些時日邀請我國海軍進駐聖胡安港,但我們目前仍在考慮,並未給出正面答復。現在我想聽聽我們的荷蘭朋友的見解,康拉德,從您私人的角度看來,我國海軍有介入的必要嗎?另外,聯合省有介入的可能嗎?我的意思是,貴我兩國攜起手來,共同維護加勒比海的安全,同時重塑當地的商業秩序,將不守規矩的英國佬徹底趕跑,您認為如何?」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范博伊寧根的目光終於從舞台上完全收了回來,只見他蹙著眉頭思索了一陣後,說道:「僅以我個人的看法來說,貴國既然有西班牙合法政府的邀請,那么可以適當介入加勒比海,但要做好爆發戰爭的准備,雖然這可能性不大。至於聯合省,很抱歉,我認為三級議會不會同意派遣軍艦大舉進入加勒比海的,因為聯合省現在不需要戰爭,大家已經被上一次戰爭深深地傷害了,短時間內不想再重復以前的噩夢。西印度公司的商業利益雖然遭到了英國人的嚴重侵害,但麻煩纏身的他們在短時間內恐怕既無財力也無意願在加勒比海與英國人進行高強度的對抗。所以,很抱歉,貴國如果想進入加勒比海,那么就要做好孤軍作戰的准備,當然我堅持認為貴國即便面臨這樣的困難境地,也不用太擔心會陷入戰爭泥潭,因為負債累累的英國共和政府同樣害怕戰爭……」

這就是麻稈打狼兩頭怕啊,東岸與英國兩個色厲內荏的流氓,一邊嘴上叫囂著要干死對方,但手底下卻遲遲沒有動作,都在小心翼翼的研判著局勢、試探著對方的底線,同時極力避免在自己沒准備好的時候動手開干。

「謝謝您,我的朋友,您一直對朋友如此坦率。」莫三微笑著說道,「您對局勢精准的分析與我國政府內的某些專業人士不謀而合,這非常有助於我們接下來做決策,謝謝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