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南北議和?(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山東登州府自古富庶、繁華,尤其是明中後期的萬歷年間,這座下轄一州、七縣、四衛的府一度「戶口百萬」,由此可見人口之繁盛。其首府蓬萊縣(即登州城)因地處要沖,且修建了完備的「水城」等碼頭設施,兼之更是聯系遼東、朝鮮的最便捷通道,故各方人士匯集、商業也極為發達,一度成為膠東乃至山東全省都有名的富庶之地。

只不過登州府的命運在幾十年前急轉直下,無論是清兵破關後的殺戮搶掠,還是孔有德之亂帶來的浩劫,抑或是秩序真空後地方上蜂起的盜賊所帶來的破壞,都讓登州府處於持續失血狀態。可以說,在東岸人徹底掌控這座山東六府之一前,登州府幾乎已處於奄奄一息的狀態了。

東岸人的到來給登州府上下的沖擊是巨大的,首先是大量操著西三府山東話的移民(被收編的抗清義軍及其家屬)來到登州,然後還有少許從他處吸引而來的流民、土匪乃至海外來客。這些人的到來不但使得登州府的人口獲得了極大充實,同時也極大改變了當地的人口構成,這自然有利於東岸老爺們的統治,因為這是一個由他們一手建立起來的秩序,短時間內還不會脫離掌控。

其次,東岸人在自己直領的多個縣份——如煙台縣、福山縣、文登縣、招遠縣等地——推行新政。新政沒有不切實際地瞎搞,主要是強制動員全縣吏員在冬季疏浚淤塞的河道、水渠,修建水庫,鋪設道路;同時選派農技員幫助本地選種育種,並經多年努力培育出了適合本地氣候的玉米、土豆種子,使得本地糧食產量有所增加;此外他們還酷行軍法,任何作奸犯科之徒均嚴懲不貸,同時大力宣傳在山中耕作「賊田」的土匪山賊只要回鄉自首,均既往不咎,這進一步肅清了治安。

最後。他們通過不斷的征戰從外界往登州輸入了大量的牛羊牲畜,並使用低息貸款售賣給百姓,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在如此多管齊下的努力下,明末後疲敝破敗的登州府開始逐漸恢復了元氣。並在近些年發展越來越好,直有欣欣向榮的趨勢,且人口也攀升到了四十余萬,雖不及萬歷年間的一半,但已是了不得的成績了。

而也正因為如此。登州府此時才「有幸」分得了十五萬淮安府難民的安置配額,因為就經濟基礎而言其已經有了一定的承接能力。當然了,登州府的承接能力再強,也不可能一下負擔起十五萬人的日常食品所需,蓋因農業社會的特性,農民們大部分的產出都被其自身消耗了,能拿出來銷售的余糧較為有限。再加上登州府的亂世才過去至多不超過十五年,民眾們記憶猶新,平日里主動出售余糧的也不甚多,故市面上能采買的小麥、玉米及豆麥等雜糧數量有限。往往只能供數萬人一年所需。

不過好在東岸人手頭還有大量的清江浦漕糧,這些漕糧分配到登州府的那部分數量也極為龐大,足夠支撐這些移民中的絕大部分在登州生活一年以上了,如果再配上本地采買的一些糧食牲畜,差不多也能勉強支應過去了。畢竟,移民們在集體農庄勞作生活,也不是一點產出就沒有,不是么?

集體勞作、集體生活、集體學習,遍布登州府境內的集體農庄似乎一下子恢復了上古時期的遺風,使得本地不多的士紳看了也嘖嘖稱奇。不過。他們也就看看稀奇罷了,作為一個經濟活動較為活躍的濱海大府,他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庫頁島一化凍,就得組織人手去那里收皮貨、山貨、海貨;另外日本那邊也得插一腳進去。這個披著一層皮的山丹貿易如今之規模越來越大,日本東北諸藩都被牽扯了進去,甚至還開始向中部地區蔓延,直讓幕府的鎖國令成了個笑話;最後,朝鮮、寧波的貿易也不能停下,這里面的利潤也極大。而且勝在穩定,風險較低——登州府能存活至今的士紳,都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士紳了,冥頑不靈的只能在家自己干活種地(因為雇佣不到人),腦袋靈清點的開始轉型商人,依托在東岸人的庇護下從事跨國、跨地區貿易,特別是隨著眾多市場的深入挖掘(比如朝鮮、日本甚至一部分荷蘭人帶來的南洋市場)以及登萊、寧波等地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的收益也水漲船高,並漸漸帶動了更多人參與進來,成了一個小小的新階層。

……

文登縣外的一處野茶棚外,韓至美正坐在一張桌子前捻須不語,身後是他四個兒子:可昌、可榮、可大、可久。作為宿遷縣第一時間投誠的地方大族,韓家(自稱是韓愈後人)受到了廖司令的極大優容,不但委了官,還許他們攜帶絕大部分財產第一時間移民東岸,而且坐的還是比較好的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