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悠閑的戰爭歲月(四)(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庫頁島(俄文:caxaлnh;日文:樺太島/からふと;英文:sakhalin),自古以來都是中國固有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舊稱苦葉、苦兀、骨嵬或黑龍嶼。俄譯名「薩哈林島」,日本稱為「北蝦夷地」(指北海道以北)或「樺太」。是位於歷史上中國外東北地區,現為俄羅斯聯邦最大島嶼,屬薩哈林州管轄。

庫頁島曾是中國最大的島嶼,位於黑龍江出海口之東,東面和北面臨鄂霍次克海,西面隔韃靼海峽與大陸相望,南隔宗谷海峽與日本國接壤。地形南北狹長,面積約76400平方公里,其形狀如魚,擁有超過6000條河流及1600個湖泊,自然資源豐富,物產豐裕。

1689年9月7日,中俄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

1858年,俄國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迫使中國割讓庫頁島。1905年,日本又通過《朴資茅斯條約》獲得庫頁島北緯50°以南區域,即南樺太。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間,庫頁島全境被日本統治。

1945年,蘇聯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占領庫頁島全境。日本在《舊金山和約》放棄南樺太(北緯50°以南)主權,但並未移交,所以日本地圖中該島南部仍為空白區域。目前庫頁島全部由俄羅斯控制。

名稱來歷編輯

薩哈林州及庫頁島地圖

薩哈林州及庫頁島地圖

庫頁島的名稱來自於滿語:sahaliyanulaanggahada(黑龍江嘴頂),俄文音譯為caxaлn?h(薩哈林),皆是滿語「黑」的意思。庫頁島在中國唐代稱「窟說」(音悅)、「屈設」;元代稱「骨嵬」;明代稱「苦夷」、「苦兀」;清代稱「庫葉」、「庫野」、「庫頁」。在愛努語中,該島稱為「sir」。該名稱的含義為「神在河口創造的島」。日本稱庫頁島為「北蝦夷地」或「樺太」,其中「樺太」的名稱則源自「karput」的對應的漢字,也就是「河口」的意思。[2]因其處於黑龍江口的位置。故漢語名為「黑龍嶼」。

歷史沿革編輯

冰河時期

冰河時期的庫頁島與大陸相連。島上原住民是以愛努族和尼夫赫族為代表的古亞細亞人,以及以赫哲族和鄂倫春族為代表的通古斯人。主要靠打獵、捕魚為生。

元朝之前

庫頁島原本是中國領土。在地理發現史上,中國是最早知道庫頁島的國家。西漢初年的地理書《山海經》,在《海外東經》篇里就記載了庫頁島上的住民是「毛氏」。「有毛人在大海洲上」,這里指的是居住在庫頁島上的費雅喀人,即吉烈迷人。

在《後漢書》的《東夷列傳》中,進一步記載:在北沃沮「海中有女國」。以後的史書也有相同的記載,如元朝的《開元新志》和明朝的《殊域周咨錄》都記載著居住在庫頁島上的吉烈迷人,「人身多毛」。還提到島上住民「女多男少」的情況。所以,《萬紱圖考》明確指出:「庫頁島即古女國,亦名毛人國」。這些記載證明早在兩千年以前,中國已經知道庫頁島是一個海上的島嶼,並對島上住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國也是最早管轄庫頁島的國家。最遲從唐朝開始,中國就管轄著包括庫頁島在內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下游地區。當時庫頁島上的流鬼國(阿伊努族)向唐朝政府進貢,唐王還加封其使者佘志為騎都尉。日本人認為流鬼國更可能是比庫頁島更遠的勘察加半島上的國家,而居住在庫頁島上的更有可能是靺鞨族的窟說部,不管怎么說,庫頁島至少在那時已經和中原王朝發生聯系了。

據《東亞史》。自唐始,中國就對包括庫頁島在內的黑龍江、烏蘇里江地區實施有效的直接統轄。[3]

公元725年,唐朝在黑龍江下游地區設置黑水府。對粟末靺鞨、黑水靺鞨、窟說等部落等實行有效管轄。

公元10世紀,中國遼朝的五國部節度使管轄著庫頁島。

12世紀,庫頁島在金朝的管轄之下。

元朝時期

1246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征東招討使塔匣剌討伐庫頁島上的骨嵬部(阿伊努族),但未能成行。此後四次大規模討伐骨嵬部,始終未能成功。骨嵬人多次越海劫掠,元軍無可奈何。至大元年(1308年),1264年,蒙古帝國派3000大軍攻占庫頁島。當地住民「骨嵬」向蒙古人朝貢。

1284年,「骨嵬」反元。

1285年。蒙古帝國在奴兒干地方設置東征元帥府,加強對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等地的管理。

1308年。骨嵬王善奴等遣人來請求歸降,並每年繳納毛皮稅,以海東青、貂鼠、水獺、海豹皮等為貢獻。

元朝將其納入遼陽行省的管轄范圍。這是中國首次將庫頁島納入行政范圍。

明朝時期

1368年,元朝滅亡,敗走漠北,失去對此島的控制。

1412年,明朝征服苦兀,在庫頁島北部近海處設立囊哈兒衛,在中部波羅奈

美麗而又悲哀的庫頁島

美麗而又悲哀的庫頁島

河流域設波羅河衛,東部駑烈河流域設兀烈河衛,隸屬於奴爾干都司。

明朝政府為了更有效的管理黑龍江下游地區及庫頁島,曾先後10次派太監亦失哈出巡奴兒干地方,並建立了永寧寺,樹立《敕修永寧寺碑記》和《重建永寧寺碑記》兩塊石碑,以記載管理當地之事。

1430年,明宣宗遣都指揮康旺、王肇舟、佟答敕哈等前往奴兒干都司。撫恤軍民。

清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