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山東大旱(十二)(2 / 2)

這里鄰近出海口,交通方便,有一定的農業基礎,還可以就近從朝鮮調運物資,還有城池可以戍守,土地也很肥沃,簡直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地方,因此這便有了精銳的第七混成營一千多官兵在鎮江堡大舉登陸的事情。

戰斗的結果自然不用多說,能打的滿蒙八旗都已去了關內,關外留下的要么是老弱,要么是戰斗力較弱的,而且就這些留守人員,其中相對不錯的這幾年也被大批抽調去了北邊寧古塔一帶,幫助沙爾虎達抵抗俄羅斯人和東岸人的蠶食,因此鎮江堡一帶的防衛力量如何空虛是顯而易見的。而他們此刻碰上的又換裝了新式米尼步槍、訓練有素的第七混成營,人數上也居於劣勢,這被一股而下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七混成營於5月下旬控制鎮江堡後,除一開始派遣部分人馬(主要是騎兵)出外搜索、驅趕殘余清軍外,後面便一直駐守在城內,等待後續物資補給及人員的到來。同時,也按照梁某人拍板定下的計劃,將一封措辭嚴厲的外交信件交給了兩名被俘的朝鮮使節團官員,要其帶回漢陽城,交由李朝君臣觀看,問問他們到底為何私下里與清廷勾連?到底是何居心?又該當何罪!總之意思就是藉此向棒子們再度勒索一批錢糧牲畜,好支持後續運來的大批山東災民在此開荒。

據梁向儉等人保守估計,如果能夠有效控制鎮江堡一帶,並擊潰九連城、寬甸的殘余清軍的話,那么在這個地方安置個三五萬山東災民墾荒種植土豆,問題應該不大,前提是朝鮮人物資供應得力。不過這個計劃也不是沒有風險的,蓋因數萬災民一旦運來,那么短時間內可就走不了了,若是清軍調集大軍來犯,東岸人的麻煩可相當不小,要知道,這次派兵突襲拿下鎮江堡,已經算是東岸人實質上違反了停火協議了,清軍會有什么反應,實在是很難說,雖然他們似乎也不怎么重視這個地方。

不過,東岸人既然敢來到鴨綠江口,那么自然也是做好了完全准備的。清軍要打那便打唄,我們背靠城池,有火槍、有大炮,交通運輸廉價、便捷,你清軍怎么比?別的不說,光是橫穿整個遼東地面運輸物資的成本都嚇死人了,要不明朝時這些軍事堡寨的物資運輸也不會是從登州用船運了,實在是陸路不好走啊。因此,即便清軍來犯,其兵力也不會太多,那么這對東岸人來說便沒有什么大問題了,以陸軍第七混成營為核心,輔以少數雜牌軍夫及朝鮮仆從軍,依托城市防御,怎么著也能把清軍打敗或耗走了,簡單得很。

「現在地里的麥子要妥善保護,別讓人趁機破壞了。現在能找著一塊不鬧旱災、不鬧蝗災的地方不容易,能收獲點糧食更是不容易,一定要看緊了。城里的人員要鑒別,鎮江堡足足有兩三千居民,基本都是韃子吧?就算其中超過一半原先是漢人,那也是入了漢八旗了,跟韃子是一條心,跟我們是走不到一塊的,要小心他們使壞。」從南方開拓隊借調而來的呂方朝十多名圍攏在他身邊的干部說道。

因為傳聞呂方這個娶了楊家女兒的家伙要調到黑水開拓隊轄區當「大官」,因此這些要么畢業自煙台抗清軍政學院,要么來自退伍軍官的基層官員們都很買賬,一個個的姿態還是擺得很足的,畢竟以後很可能就是頂頭上司了嘛。

呂方此時交代的官員都是上頭准備好來接收鎮江堡地方政務的官員,反正這里與東北大部分地區一樣,人煙相對稀少,城里城外只有兩三千居民,比打過來的東岸軍隊、官員們多不了多少人,因此十多名官員已經足以將城里的民政事務管起來了,前提是那些清國小吏們配合,當然一貫是牆頭草的他們也不敢不配合。

「我們現在人手有限,就更要集中力量搞好一處,也就是說集中搞好鎮江堡左近的農業,確保墾荒大業不受影響吧,九連城、寬甸那邊就不用想了,頂多派人去逐退當地的清軍(與其說是清軍,不如說是旗民),在那邊開荒種地,可能暫時還不會去,因為不好照應。」呂方又說道:「新開辟的土地原則上以種植土豆為主,這種作物生長周期短,產量高,不挑地,現在已經是五月底了,種小麥已經有些不合時宜了,況且產量確實也有些低了。接下來一段時間,你們就征發城里的居民到郊外去平整荒地,放心,陸軍會派人配合你們的,諒那些居民們也不敢不從。」

其實,呂方所說的事情確實也正是東岸人之前所擔心的,即目前在鴨綠江口登陸的僅有一個第七混成營,以這區區一千四百多人,橫掃附近的清軍(其實壓根沒什么正兒八經的清軍)是不難,但想要控制多大地盤卻純粹是扯淡了。因此,第七混成營最主要的任務,還是確保鎮江堡附近墾荒地的安全,以免被清軍突襲而至毀了開荒成果,那樣一來遷移而至的數萬山東災民可就要抓瞎了。所以你便看到了,這會東岸這邊軍政兩方面的官員都非常之保守,一致同意窩在鎮江堡附近裝烏龜,然後向朝鮮人索要開荒所需的糧食牲畜物資,順便要求他們出兵協助守御這一片。

當然了,或許他們有些杞人憂天,蓋因此時東北大地上清軍人口、兵力都很稀少,鎮江堡一帶其實已經算多的了。梁向儉一開始甚至懷疑,整個東北刨除掉寧古塔的清軍的話,還能不能湊出兩萬八旗武裝!結論是估計也就一萬多,去掉駐守遼陽、沈陽、廣寧等重要城市的人馬,能抽調出來進攻東岸人的部隊至多不超過八千;如果再考慮到後勤運輸的因素,那么八千這個數字還得再打個折扣,可能只有五千,那么這就有點尷尬了!

不過不管清軍方面如何,東岸人只需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這次搶占鎮江堡一帶屯墾其主要原因還是為了分流安置不下的災民,當然後續沿著鴨綠江水系向上游挺進,一邊築堡屯墾,一邊切斷朝鮮與清國的聯系,也都是應有之意。而一旦東岸人在清、朝兩國邊境一帶成了氣候,那么這內外東北兩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形勢,也就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了。

對此,無論是梁向儉還是廖逍遙,其實心里都有些沒底,因為他們不確定,不確定執委會諸公對他們挺進鴨綠江口的軍事行動有什么看法,因為這可是有「違規操作」的嫌疑的!不過就目前而言,做了也就做了,畢竟這里是一個分流山東災民的不錯所在,不是么?至於可能遭到本土處分的事情,以後再說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