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山雨欲來(2 / 2)

「民兵訓練也要加強,火槍、長矛、鎧甲不能放在倉庫里生銹落灰吧?咱們在遼東有兩個墾殖縣,煙台的廖總司令還在問我能不能設立第三個縣,打算將部分生產建設兵團里的老弱婦孺送過來開荒,這防守的面積就更大了。但掌握在我們手頭的堪用的士兵又有幾個呢?滿打滿算幾千人罷了!所以,萬事還要靠我們自己啊,諸位!」廖得功說到這里,開始借著這個話題發揮了開去,只聽他繼續說道:「這丹東縣設立也有些時日了吧?今年上半年的全縣大會操我也看了,說實話讓人提不起樂觀的情緒。不說能不能對付滿蒙八旗,單說朝鮮御營廳的兵將都打不過吧?所以,操練之事還要加緊,不指望他們能上陣野戰,單依托村子里的堅固設施——如谷倉、物資庫、村部(都有圍牆)——進行堅守,等待縣里的主力大軍來援,不過分吧?但現在觀之,做到這一點還好勉強,有的村子還行,有的則完全不行。後面你們要抓緊制定個計劃出來,我希望在一年內看到他們的戰斗力和戰斗意志有顯著的提升。」

「這個我們曉得的,今年冬天全鄉就會來一次會操,各村的民兵都要集中訓練,以期快速提高戰斗力。雖然開春農忙過後戰斗力又會下降,但練一練總體還是要更強一些的。就是可能需要上級支援一些火葯彈丸、箭矢器械、咸魚腌肉、跌打損傷的葯水,一旦正式操練起來,這些東西的消耗都比較大。」底下干部們提起了要求,不過看起來都是合理的。

「這個我會安排的。」廖得功聽了立刻表態道:「練兵練兵,其實練的是錢啊!不過這錢不能省,一省以後會出大問題。別看最近滿清韃子和我們之間稍微消停了些,但其始終威脅在側,說不定哪天就沖過來咬我們一口了!」

「廖司令,您的意思是否是說韃子要對我們展開什么行動?其實我也奇怪呢,最近韃子的游騎數量確實比以前少了一些呢,合著他們在策劃什么大行動啊?那我們可怎么辦啊?要不要提前堅壁清野?」廖得功這么一說,下面人立刻慌了,紛紛建言。

「想什么呢?沒這么嚴重!」廖得功哈哈一笑,指著一群人說道:「我只是讓你們緊起來,你們怎么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堅壁清野?那是不是要把房子燒了、水井填了、牲畜糧食帶走、集中到縣里躲避啊?那還種個屁的地!韃子沒來,盡自己嚇自己了,那不是讓韃子笑掉大牙了?沒事,你們按部就班地安排工作,該怎樣就怎樣!韃子大軍要行動,肯定要事先囤積糧草,且一定會在前線附近囤積,比如鳳凰城一帶,我不信會沒有一點動靜。但目前很顯然一切還風平浪靜,沒有任何消息傳回,所以一切照舊吧!有新軍第一師的弟兄們給你們做後盾,不用太過擔心。」

其實,有關清軍可能要對東岸人設在鴨綠江右岸的丹東、寬甸二縣發動大規模襲擊的消息幾乎每年都會傳來一次。但事實證明,清軍最大的一次攻勢也僅僅是兩三千名騎兵罷了,並在第一師兩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和若干朝鮮御營軍士、廣大民兵的嚴陣以待下被擊退,死傷了三四百人,算是一個慘痛的教訓了,雖然東岸人自身的傷亡也不小。

所以,面對這種「狼來了」一般的消息,東岸人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反正一切還是按照自己的步驟來——每年春天,東岸人都要動員大量軍隊和較為能打的民兵前往各交通孔道「防春」,代價不可謂不大——不然的話,你根本就沒法玩了,光嚇都讓人嚇死了,還怎么墾荒種地?不過呢,為了避免被敵人大隊撲到面前都不自知,山東方面講最精銳的治安隊五百余斥候精騎也派了一半過來,這些人與遼東新軍第一師的騎兵團(一千騎)一起,常年散布在丹東、寬甸二縣西面的山里,一面襲殺所遇到的清國村寨,一面刺探消息,充當第一道防線,以免讓人突擊一次措手不及。

不過,東岸人的兵力也有限,能夠遮斷、攔截的其實也就寬甸、丹東這一線而已。至於其他地方,就力所不逮了。當然如果清軍願意在後勤不繼的情況下繞遠路迂回側擊,那算他們心大,先做好斷糧後全軍崩潰的准備吧。

「現在登萊一帶的形勢較為緊張,青州府的清軍主力調動頻繁。前些日子甚至還出動部分兵力試探性地攻擊了一下敵我兩軍犬牙交錯的昌邑、高密二縣,雖然很快退去,但仍然搞得形勢大為緊張,很多主力部隊包括精銳的第七混成營都被吸引到了萊州府。所以,山東方面應該是沒有太多余裕支援我們這邊的,我們一切只能靠自己。好吧,或許還有朝鮮人,雖然那些御營廳的軍士們看起來不是很難打,但總比啥也不會的民團厲害吧,多少是一份力量。」廖得功又說道:「山雨欲來風滿樓,清軍的主動方向很可能是萊州府,那邊我們剛剛拿下沒太長時間,立足未穩、民心未定,清軍真要發大兵而來,我們也只能且戰且退了。正面野戰是不值當的,只有堅城或有山川之險的地方,才是我們的陣地,然後伺機用精銳人馬在敵後方登陸,斷其糧道、動搖其軍心。」

「算了,我和你們說這些干什么!總之,馬上入冬後你們將糧食先入庫,然後組織民兵進行訓練。開春後,按照司令部的指示,調集民兵去各地『防春』,韃子的游騎搞不好那時候就要出動過來襲擾了。」廖得功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塵,接過衛兵遞過來的馬鞭,一邊翻身上馬,一邊最後叮囑道:「你們先好好練著吧,過年前我會再來一次,看看你們的成效的。不行的話,就要對你們進行考核,庸者下、能者上,本來就是我們的原則。」

說完,廖得功便帶著一行隨從離開了這邊,沿著一條不甚寬敞的小道,朝九連城的方向而去。那邊因為有現成的防御設施,因此駐屯了一些士兵,開墾出來的耕地面積也非常大,且地理位置也極為關鍵,是沈陽通往朝鮮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敵人最可能襲來的方向),又遙遙勾連著更北面的寬甸縣一帶,不去看一下實在不放心。

而在前往那邊的陸上,廖得功也仔細思考起了明年的「防春」工作。說實話,只要這幾年扛過去了,沒讓清軍推下海,那么以後的所謂防春就只會越來越輕松。相信清軍也不是傻瓜,也認識到這個問題了吧,不知道明年他們會怎么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