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分裂與判斷(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1672年12月中旬,李晴不得不中斷了在奧斯曼帝國長達半年之久的外交和商務活動,乘坐一艘阿姆斯特丹商站的船只返回了聯合省。

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在10月份的時候終於開進了波蘭境內,並且第一時間對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卡梅尼察要塞進行了圍攻。守衛要塞的波蘭士兵並不是很多,只有一千多人的樣子,另外還有少許德意志雇佣兵及臨時募集起來的農兵,因此盡管要塞頗為堅固,但奧斯曼近二十萬大軍並沒有費什么力氣,只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就徹底攻拔了這座要塞,然後將其夷為平地。

占領了這個要塞後,波蘭東部重鎮盧布林就徹底暴露在了土耳其人的兵峰之下,並且周圍已經沒有什么成建制的抵抗力量了——從本世紀以來的歷次戰爭都可以看出,波蘭是個一盤散沙的國家,且無常備軍,因此在戰爭初期總是被敵人長驅直入,土耳其人是這樣,當年俄國人、瑞典人都是如此,也就戰力低下的勃蘭登堡-普魯士人連「封印」狀態的波蘭都打不過——據李晴離開伊斯坦布爾前得到的消息,艾哈邁德大維齊統率的大軍前鋒已於三個月前進占了盧布林這座重要城市,整個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東南部基本已經淪陷,來自克里米亞汗國的數萬騎兵就如同闖入了羊群之中的虎狼一般,開始了大搶特搶,而這同樣也是奧斯曼蘇丹和大維齊許諾給克里米亞的格萊大汗的「禮物」,以作為對他們出兵助戰的獎賞。

對於此,李晴是樂見其成的。他沒有太多的聖母情結,對發生在波蘭東南部地區的所謂人道主義災難也沒什么觸動,與這些相比,他更關心的是克里米亞韃靼人夠不夠給力,能不能在波蘭人反應過來之前搜集到足夠的人口,然後統一後送到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哈吉港與東岸人進行交割。

這些勞動力,對東岸未來的發展還是挺重要的,因為國內的伐木場、礦山、磚窯場、采石場、農場、種植園、建築隊等機構如今正對勞動力如飢似渴呢!受限於政策的因素,他們無法對每年移民到東岸本土的海量明國人、清國人做什么,但對於販賣而來的黑奴、白奴什么的,他們使用起來可就沒有絲毫心里壓力了。

李晴估計,目前大概第一批波蘭奴隸已經運抵克里米亞半島了。有高文剛和馬拉提兩名還算干練的部下在那兒處理奴隸交割的事情,他還是比較放心的,一般誤不了事。至於他自己,還是先趕快回到阿姆斯特丹吧,接下來一段時間這里才是整個歐洲的風暴中心,他可不能缺席了。

在抵達阿姆斯特丹後,李晴便被立即告知三級議會的議長約翰·德維特先生想見見他,談一談華夏東岸共和國在這場外交危機中的立場,李晴很愉快地接受了邀請,並且於12月18日這天驅車來到了德維特兄弟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居所內。

阿姆斯特丹最近的政治氣氛有些凝重,李晴甫一靠港時便已經知曉了。下屬們告訴他,最近城市里很多人都在爭論約翰·德拉考特出版的一些著作,這些著作的內容很復雜,但核心的一點就是有關荷蘭「執政」這個職位(一般由奧蘭治家族的人擔任)的存廢。德拉考特在著作中明言,執政這個職位的存在,會使得共和思想腐化,也是對自由的威脅。他認為各城市的統治者們能夠最好地為自由服務,他們才是各省的力量所在,因為他們要對市民負責。

因此,德拉考特堅持認為,烏得勒支聯盟所確立的各省獨立自主的原則必須進一步被強調,武裝起來的市民就是最好的防御力量——因為他們是為了保衛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戰——執政這個「獨裁」的職位的存在,嚴重妨害了聯合省的未來發展和自由精神,必須予以廢除。

毫無疑問,德拉考特的著作被翻出來,是有心人在背後推動的緣故,其矛頭也確切無疑地指向了最近聲勢有些起來的奧蘭治家族。不過,或許是錯估了形勢,或許是奧蘭治家族多年來厚積薄發的緣故,這次爭論的結果明顯有些不利於共和派了起來——支持奧蘭治派的人認為:基於實用主義或歷史教訓的原則,沒有一個全面掌管國家特別是軍隊的「重要領導人」,共和國就不可能存在。

在奧蘭治派看來,共和國的歷史已經表明了這個觀點的正確性,而且反抗西班牙暴政起義後發生的各種事件又進一步確證了這種說法。奧蘭治的威廉進行的領導,以及莫里斯和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的軍事成就,都提供了這方面的大量證據。

更有甚者,一些人煽情地說道:「我們欠了奧蘭治-拿騷家族很多,出於這些原因,年輕的威廉三世應該獲得他的父親、他的祖父和曾祖父曾經如此光榮地占據過的那個崇禎職務——聯合省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