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風起雲涌(十八)(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1675年11月12日,登萊開拓隊轄區棲霞縣桃村,晴。 .

登萊開拓隊隊長、登萊保安司令廖逍遙騎著一匹油光水滑的戰馬,來到了桃村這個登萊開拓隊境內越來越重要的小村。

話說自從膠煙線與桃榮線鐵路初步規劃完畢後,桃村這個兩條鐵路的交匯點就成了各方矚目的焦點。這個形成於前明成化年間、在明末清初戰火中又毀於一旦的小村子,現在駐扎了登萊鐵路建設指揮部、生產建設兵團、登萊新軍第四師等多個單位,每日里人山人海,喧囂無比,將一個原本荒寂無比的小村子給攪了個天翻地覆。

在這些單位中,登萊鐵路建設指揮部是負責整個膠煙線鐵路建設事宜的,總部就在這個桃村,另外在膠州、煙台有分部,目前只能組織人手進行最基礎的地基平整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這些線路規劃是輕軌,但「心懷不軌」的廖逍遙直接授意登萊鐵路建設指揮部,要「高標准、嚴要求」平整地基,不得隨意降低標准、糊弄上級。這話,下面人自然心領神會,因此目前都是按照正常鐵路的標准來建設的,除非他們接到下一步的命令。

生產建設兵團其實就是原本來自山東西四府的災民。他們在旱、蝗、震以及震後水災的侵襲下,衣食無著,不得不通過各種渠道來到東岸控制區,然後被便成了生產建設兵團一、二、三共三個兵團,總數大概在十五六萬人的樣子。如今時隔多年,刨除干活時的各種減員(工傷、疾病、勞累等)、安置落戶及出海移民的數量,現在大概只有七萬多人了,被重新編組成了兩個生產建設兵團,其一約四萬多人在膠萊新河建設工地上忙活,另外一個不足三萬人,就在這膠煙線鐵路建設工地上干活了。

當然在嘗到生產建設兵團這種模式的巨大好處後登萊地區一直缺少這種轉職的生產、建設隊伍,畢竟老百姓只能在農閑時節服勞役,局限性較大也在想方設法補充其缺額,畢竟按照計劃,這些人都將在未來三年中陸續移民去東岸,到時候可就沒人干活了。

但補充勞動力又何其難也!登萊這么大的地方,一百多萬人根本填不滿,可以說根本沒幾個剩余勞動力。因此,想要維持住這支部隊的建制及規模,就必須另想他法了,比如各個戰場俘獲又沒有被贖回的清軍俘虜、比如抄家的反東岸分子、比如勞改犯人等等,雖然數量有限,可能遠遠無法彌補巨大的缺口,但也聊勝於無了。

另外我們也不得不提一下屯駐於此地的登萊新軍第四師。鑒於桃村在未來極端重要的地理位置位於膠煙線、桃榮線鐵路交匯處,北拒登萊權力中樞煙台五十多公里、西至招遠金礦也不到九十公里,可謂是心臟地帶因此這里已經被正處於組建過程中的登萊新軍第四師的師部所在地,未來至少有三四千人馬駐扎於此,拱衛這個核心要地的安全。

而說起這個登萊新軍第四師,其實是在登萊新軍第三師成軍後,又一支被納入組建計劃的部隊。由於登萊保安司令部在組建新軍第三師時耗盡了各方面的資源(主要是器械、軍官和技術兵種),因此導致第四師遲遲難產,軍官、士官極為缺乏,騎兵、工程兵、炮兵等技術兵種更是一個也無,故到了現在,這個師爺只有區區千人上下的模樣,寒磣得很。

不過,監獄膠萊新河防線對兵力的巨大渴求,這個師又不能不組建,畢竟你總不能一輩子靠那些目前已經有些墮落勢頭的仆從師部隊吧?在清軍、順軍、明軍戰斗力都在平穩上漲的時候,東岸人也是時候需要一些拿得出手的所謂新式部隊與他們抗衡了,遼東新軍第一師、浙江新軍第二師、登萊新軍第三師、登萊新軍第四師以及擬組建的浙江新軍第五師、黑水新軍第六師就是東岸人未來數十年的在遠東三藩的主力作戰部隊。

在廖逍遙的計劃中,不管財政多么困難、器械多么緊張、人員多么緊缺,這個登萊新軍第四師也要盡快在三年內組建完畢,以便取代那些有著半獨立地位的仆從軍,鞏固膠萊新河防線的安全。

而今天廖逍遙來到桃村,第一件事不是視察鐵路建設工地,而是對新軍第四師已有的近千名官兵進行了一番檢閱。看著這些年輕嘛年輕得過分、老嘛老得額頭皺紋都一大堆的官兵,廖逍遙有些無語,在挺身隊(一個半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地方守備隊等軍事組織的官兵被分散補充到新軍各個師後,東岸人組建登萊新軍第四師時就只能從已經退役的軍官、士官中想辦法了。

這些在鄉軍人,有的回家務農已經好幾年了,現在又被緊急召回,重新當起了職業兵,充當起了訓練官的作用,對新招募的士兵進行訓練,如今廖逍遙看到的這些飽經風霜的好似社會人的老兵們就是了。除此之外,那些年輕人部分是本土畢業的兵團堡干部、部分是立志從軍的煙台學院(原抗清軍政大學)學生,看起來就很稚嫩的樣子。

總之,這個新軍第四師其戰斗力目前無疑是較為有限的。他們在桃村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彈壓地方(督促生產建設兵團的人努力干活)、看守物資了。至於說讓他們上陣打仗,那簡直就是在拿他們的生命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