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大巡視(三)(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1677年1月25日,正是一年中最火熱的季節,載著華夏東岸共和國執委會主席戚汪平及其一干隨從的拉普拉塔之星列車,緩緩停靠在下伊河縣火車站。

下伊河縣火車站規模不小,向北有西北鐵路直達梅洛、成山、鐵嶺等地的西北鐵路,向南則是穿越大片糧食種植區(這里大農場蔚然成風)直達商城、靖江等地的西南鐵路,向東則還有連接到青梅線的下梅鐵路。

三條鐵路交匯於此,在東岸國內還是獨一份呢,說是鐵路樞紐也不為過。如果再考慮到從各方匯集到這里的都是諸如機器設備、鋼鐵制品、燃料、農產品、黃金等對國家較為重要的物資的話,這里的重要性還要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此外,下伊河鎮同時還是一個河港。交通部運輸事務處年年撥款疏浚的人工運河伊河就流經於此,為流域三四個縣的經濟發展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次國內大搞基建行動,運河事務處的那幫家伙們就提出了一個方案,即把伊河人工運河一路向西拓寬、疏浚,連接到黑河一帶,從沿著黑河順流而下進入烏江,貫穿整個東岸大草原。當然後來這個計劃終究沒有施行,原因是工程量巨大、成本太高,再加上黑河的水也比較淺,不利於航運,因此就作罷了。但無論如何,至少在中伊河縣、下伊河縣、梅林縣等地,這條人工運河的作用還是非常巨大的,向東通過米林湖、兩湖運河、鴨子湖直接溝通到了北方的重工業區。

有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下伊河縣自然是經濟發達、人口眾多了。據民政部的數據,這個中央直轄的縣竟然擁有七萬多人口,很難相信這是深處內陸的縣份,因為就連全國第一大城市青島縣也不過才堪堪十萬人口而已。

七萬多的人口,農業照例吸納了七成以上,和全國的比例差不多,其他差不多都集中在批發業、物流業及農產品深加工行業。尤其是後者,東岸著名農業企業伊河農業公司(由原徐記榨油廠、徐氏農場等合並而成,徐文選是最大股東,占有六成以上的股份)在這里有著大片大片的大豆種植園,同時還有規模龐大的榨油廠、豆制品加工廠、飼料廠(以豆餅為主要原料),是下伊河縣、中伊河縣兩縣的經濟發動機之一,地位非常重要。

「伊河流域養人吶,一望無際的豆田、麥田、玉米地,看著就讓人心曠神怡。」戚汪平也很少見到這種大規模的農業聚集帶,因此興致勃勃的,只聽他對身邊眾人說道:「伊河流域幾個縣,應該還有大片荒地沒開發吧?」

「可以說絕大部分都處於沒開發的狀態。東岸大草原這么遼闊的土地,氣候溫和、降水適中,除低矮的西嶺山脈外,全境都是平原,是最上等的農業地區。下伊河縣就是其中的典型,全縣這么大的地方,七萬多人怎么可能填得滿呢?更別說其他相當一部分還在從事其他產業了。按照我在遠東任職時看到的情況,以清國人、明國人那種生活標准的話,我們縣不誇張地說可以養二三十萬人,還一點不費勁。現在嘛,嘿嘿,略有些地廣人稀,年輕人留不住、留不住啊。」接話茬的是下伊河縣縣長,一位已經過了五十歲的前軍人,在下伊河縣工作很多年了,從村民兵主任一路向上,歷任鄉武裝部長、鄉長、縣保安團長、常務副縣長、縣長,是老資格的官僚了,話里話外也帶著對中央政策的一絲不滿。

戚汪平宦海歷練這么多年,對這位縣長的那絲絲怨氣自然是了然於胸的。說的不就是中央人為控制老區各縣的公地分配指標,向邊疆地區或未開發地區傾斜,逼著很多繼承不到土地的年輕人不得不離鄉背井,去外地戰天斗地、拓荒生產。

這種行為,不但讓老區的百姓們有著諸多不滿,同時也讓當地官員頗多微詞,比如眼前這位縣長就是了。因為那等於是在抽這些老縣份的血,延緩他們的發展速度。作為地方父母官,發現在上馬大型工程的時候居然籌集不到足夠的勞動力,這時候不罵娘就出鬼了!因此這會在面對戚汪平的時候,這位老資格的直轄縣縣長就裝著膽子說出來了。

戚汪平平日里對這些話聽得很多了,耳朵都已經起了老繭,因此這會聽了自然也沒什么反應,畢竟他內心里對此也是深為支持的。不然的話,東岸的那些邊疆地區要花多少年才能有人去占據啊?而且,沒有出聲在老區,接受過一定程度教育的年輕二代國民移民實邊,又怎么能同化那些新來的遠東移民、轉正的非國民勞務工呢?所以,這項政策勢必是要長期堅持下去的,一百年不動搖!

「這些地方都是本國最精華的農業產區之一啊。西南鐵路那邊我還沒去,聽說農業生產的規模比這邊還大,每年出產的小麥幾乎將各縣鄉的谷倉堆滿,以至於糧食價格的漲幅始終滯後於其他商品的漲幅(東岸多年以來一直在流入貴金屬),農場承包者們甚至都不怎么樂意擴大種植面積了,因為利潤率越來越低。」戚汪平選擇性地過濾了老縣長的抱怨之辭,將話題轉移到了他處:「所以農業機械化勢在必行!在南錐地區使用不少的大型蒸汽農業機械,因為體積大、重量大,不太適合使用在東岸大草原上(東岸大草原土地比較松軟),所以農業部和工程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了小體積的7.5匹馬匹蒸汽機,經過多年的實驗和不斷改進,現在已經以此為基礎開發出了不少有意思的小型機器,應該會給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戚汪平提到的這些其實也是東岸農業——主要是糧食生產業——的現狀,即刨除少數幾年的風不調雨不順之外,大部分時候的糧食收獲都很喜人,因此使得糧食價格上行的壓力較大。相信若不是政府免除了糧食出口的關稅以及一些政策補助的話,國內的糧食生產行業還要更加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