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處置與消化(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1680年8月5日,在處理完了手頭的一干事務後,南方開拓隊隊長馬文強乘車抵達了大軍屯駐的上虞縣,並與儒尼奧會了會面。

最初的三萬大軍,經過兩月征戰,去掉戰死戰傷和因病減員的,再刨除分駐各地的,現在也不過剩下了一萬多人。馬文強雖然不是很懂軍事,但看這些人的臉色,也知道他們有些疲了,不一定全是身體上的疲勞,可能還有心理上的疲勞,飽掠之後的士兵的戰斗意志,從來就高不到哪里去。

「來自登萊的這一萬多人馬,要盡快北返。清軍知道我軍在南方發動攻勢後,於青州府調動大軍,對我們的膠萊新河防線發起了猛攻。你知道的,這運河要挖成功起碼還要十年以上,現在抵擋不住太多清軍攻擊的,特別是我們在運河工地上還有很多勞工在工作,這次清軍進攻,他們的傷亡也不小。目前,整個登萊已經動員起來了,兵員、糧食、彈葯不斷往西運,就連膠煙鐵路的修建都停工了,盡一切力量供應戰爭。這事我還沒告訴牛貴、董大郎、謝振等人呢,不過船只已經在定海准備了,最遲一個星期,他們這三個師就要登船撤走。」馬文強一見面就嚷嚷道,語氣還頗有些急迫,大概是登萊劉建國那邊的語氣措辭比較激烈的緣故,同時也讓他心里直嘀咕,這借兵果然麻煩多多,終究沒有自己的兵好。

「清國不是地震嗎?怎么還有空在萊州發動策應攻勢?」儒尼奧有些不解,問道。

「地震都過去多久了,難不成還要震到過年?」馬文強雙手一攤,無奈地說道:「再說了,地震的是河北、北京,死傷的人數加起來也就那么多,比起上次山東地震所造成的破壞差遠了。清國招呼完自己的災區,再籌集物資、錢糧、兵員在山東打一波,很難嗎?」

「也是。」儒尼奧點了點頭,笑著說道:「也幸好這邊已經完事了,斃傷俘清軍及地方鄉勇幾近四萬之眾——唔,其中俘虜占了六成左右——虜獲的錢糧更是不可計數。而且,此戰還極大打擊了清軍的士氣,對未來的影響也不可低估。以我的觀察,以後雙方若有交兵,清軍野戰的意願會很低了,這應該不是壞事。」

「錢糧之事先不說了,人口呢?這次搜羅到的人口總數統計出來了嗎?」馬文強用略有些急切的語氣問道。

「大概二十三萬人左右吧。」儒尼奧中校說道。這個數字他還是很清楚的,當初他們在山陰、會稽二縣的野外大肆擄掠,算上之前在上虞縣外抓的一些人(上虞縣的擄掠行動被及時終止),那時候就有十五萬人了。後來大軍西進,又抓到了幾股向西逃難的紹興百姓,然後又擄掠了一番蕭山縣近郊,最後才返回,總數在二十三萬出頭的樣子——當然,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將近四萬人的清軍俘虜。

「收獲很大,但離我想象中還有些距離啊。會稽、山陰二縣人口不少的,應該都往南邊或西邊逃難去了,當時你們應該追一追的。」馬文強頗有些遺憾地說道。

儒尼奧笑了笑,點頭應是,但心里卻很不以為然:開什么玩笑,讓我們去南邊山里抓人,那成什么樣子了?當時手頭只有一萬八千余疲軍了,再這么折騰下去,怕是要吃大虧。這些久經征戰的軍人要是有所閃失了,就算抓更多的人又有何用?

「不過二十三萬已經很不錯了,足夠我們接下來幾年的移民所需了。在這件事上,我們要謝謝你,正是你卓越的指揮工作,讓我們不但奪取了半個紹興府,同時也順利搜羅到了這么多的人口,謝謝了。」馬文強很快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真心實意地說道。

這次擄掠到的這些人口,大部分來自會稽、山陰二縣,少部分來自蕭山和上虞。其中前面三個地方暫且不提,但上虞縣在未來可就是東岸直接管轄的了,這次也在圍城的時候被擄掠了一把,大概有不到兩萬人的樣子。這些人,估計是不大可能再放還回去了,應該會充作未來的移民儲備,說起來也是蠻倒霉的。

不過好在上虞縣自古繁華,人口本來就很多,差不多有十多萬人的樣子。損失了這小兩萬,問題不大,更何況南方開拓隊方面還打算遷移部分上虞、余姚兩縣的人口遷往新嵊盆地,以補充新昌和嵊縣兩地。新昌縣自不必說,本來就被東岸人改造成了一個軍事堡壘,人口早就被遷移當做移民運走了,現在散落在全縣范圍內的居民估計都不到一萬人,也是可憐。嵊縣的百姓也被東岸強制遷移過一回,那還是本次戰役前東岸人大撤退的時候的事情了,後來又經歷戰火,目前全縣范圍內的人口估計也不足兩萬,未來可能會有一些在戰亂期間逃亡山里躲避的難民返回家鄉,但應該也不會很多就是了。

「其實也沒什么了。經過此戰,清國杭州大營的軍隊應該已經有些膽寒,親王督陣,竟然也畏畏縮縮,不敢與我兩萬勝兵野戰,那就什么也不用說了。日後,雙方以曹娥江為界,清軍應該也不敢隨意越境,余姚、上虞、嵊、新昌四縣,應該是拿穩了,以後就好好開發吧,假以時日,應該又能成為南方開拓隊轄區的一塊沃土。」儒尼奧中校說道。其實,他內心還是有些自豪吧,有了這次戰功,未來幾年移民不但有著落了,收獲的大量錢糧扣除要分發給將士們作為戰利品的,仍然剩下許多。這就能做很多事了,比如投資寧波的工業、商業、交通等設施,甚至也可以借給登萊方面,資助他們盡快將鐵路完工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