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城市化(三)(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1680年12月20日,在推了一次課程安排後,梁強東終於在這一天又一次踏進了熟悉的兵團堡教室內,為年輕的學兵們講授課程。

話說兵團堡發展到今天,培養的學生已經相當之眾了。這些人年幼入學,在這座半封閉的學校內,一起摸爬滾打,接受共同的教育和訓練,不但學制長(為期十年),所學內容也較為駁雜,依據班級不同,涵蓋社會、經濟、科學和軍事的方方面面。

學生畢業後統一被編入學兵團,駐扎在首都及周邊要地,一邊做好防衛警戒任務,一邊接受進入社會前最後的過渡學習。這個學習期最初長達三年,現在已經削減為兩年,兩年服役期結束後,兵團堡的上級管理結構執委會人事處變回依據各人的學習內容及表現,安排到各個部門,一般來說政府、軍隊和國營企業都有,從基層做起,為國家服務。

這些人,毫無疑問對國家是極為忠誠的。畢竟他們在8-12歲的年齡統一入學,然後一學就是十年,期間除了各類技能和知識外,被灌輸了多少洗腦教育的內容自不必多談。即便後來這些人進入社會大染缸之後,最初的理想有些褪色,但底子還在,對這個國家、對執委會的忠誠還是足夠的,可以放心使用、拔擢,是執委會控制國家的最強大的武器。

而且,與奧斯曼帝國的加尼沙里軍團所不同的是,這些學兵不是終身制職業軍人,自然很難產生什么造反或廢立蘇丹的舉動。相反,首都及近郊的學兵團的存在,卻還是國家穩定的基石!他們一起訓練了十年,縱然沒上過什么戰場,戰斗力也就那么回事,但關鍵時刻頂上一頂,卻也不是什么難事,這就杜絕了任何又海陸軍所發起的兵變可能了,除非他們的勢力已經完全滲透了兵團堡——當然這不太可能,這從陸軍並不是很喜歡接受太多兵團堡的畢業學兵就能看得出來,他們始終不認為這些學兵是「自己人」。

當然陸軍不喜歡,執委會就大是喜歡。這不,每年國家財政中都會列支大量的費用,投入到兵團堡教育、訓練體系中,不但學舍、教具、教材等都是最高等級的,就是這教師基本也是國內頂尖水平的(其中不乏兵團堡留校畢業的優秀學生)。除此之外,他們還從校外聘請了大量的講師,不定期地到學校內為學生們講授專業一點的知識,比如梁強東就會經常被拉來講課,和他那個主要講授金融知識的發小強小滿一樣。

今天梁強東講課的內容主要還是城市化,面向的是將來會被分配進政府部門的學兵們,這會課程已經進行了大約一半,講到了企業組織的轉型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

「最近幾十年來大規模工業化浪潮,不僅促進了社會生產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使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一些現代大工業發展的客觀需求等因素的影響,我國企業的組織形式近些年開始出現了局部的調整,那就是大型企業開始朝著縱向生產一體化與產銷一體化的趨勢發展。以鐵嶺特鋼為例,這家已經升格為集團的企業將從煤炭、礦石的采掘,到鐵和鋼的冶煉,再到金屬加工的多道工序,甚至時常還要延伸到重工機械的制造等等,都整合到一家企業內進行。甚至在此基礎上,這些企業的生產活動還可能會包括對這些生產過程的副產品進行利用。比如,最近工商部就在醞釀著將鐵嶺特鋼廠、鐵嶺礦務局、鐵嶺機械加工廠、西部鍛壓廠、鐵嶺鍋爐廠、第一重型機械廠等企業進行合並,成立鐵嶺重工聯合體集團,就是秉持的這種思路。」

「再比如,北方的平安鋼鐵廠這幾年不但積極發展鋼鐵冶煉的本業,同時也積極上馬煤化工項目,發展相關產業,進行產品的多元化戰略。另外,出於與鐵嶺那邊競爭的需要,平安鋼鐵廠決定加強對市場的控制,開始搭建自己的配售網絡,成立商業公司就是這種思路的具體體現。這就是我剛才提到的企業縱向生產一體化與產銷一體化發展的趨勢,鐵嶺、平安兩大集團的表現完美詮釋了這一點。哦,對了,忘了提一點,平安煤礦很可能也將在未來與平安鋼鐵廠合並,成立平安煤鐵聯合體,與所謂的鐵嶺重工聯合體進行競爭。」

「這種集團化的發展思路,必然會導致企業的集聚效應更加明顯,工人及其家屬占城市人口的比例越來越高。就像鐵嶺縣,這座城市從事農林牧漁業的人口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整座城市的人口近年來快速增加,城區面積不斷擴大,建築不斷增多,主要還是因為工業人口的增加,這一點毫無疑問。」

梁強東首先以鐵嶺、平安兩座主要工業城市的發展為例,指出了企業組織形式的轉變對城市化進程的巨大推動作用。在座的學生也不是沒去過這兩座城市,以前實習的時候也頗是去過幾次,對工業城市的印象幾位深刻。這會梁強東再這么一娓娓道來,大家對這種企業發展的模式對城市未來的影響,頓時就有了一個粗略的概念。

與此同時,他們也對大工業生產的力量越來越驚嘆。在舊大陸也就英格蘭和北德意志地區存在一些像樣的鋼鐵生產企業的情況下,東岸人的鋼鐵總產能已經是人家的好幾倍,同時也開發出了多種金屬及各類合金,這其間的差距確實不是可以以道里計的。

而他們未來從政後,必然也會將現在的這種認識和情緒或多或少的帶進去,成為一個又一個堅定的大工業生產的擁護者。相信在數十年後等他們都慢慢成為政府中堅之後,這種類似後世德國卡特爾式的生產模式也一定會在東岸大行其道,因為其確實是符合工業生產發展得潮流和趨勢的。

「與鐵嶺、平安這種重工業為主的城市相比,堪稱經濟中心的青島的發展則走上了另一條道路。在這里,沒有煤炭、化工、鋼鐵、機械、軍工等重工業行業——即便有也微不足道——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零散的小企業或個體手工業者,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自然還有大量的商業和金融企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