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革與實力(五)(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魏文度一直在呼倫貝爾草原上待了一個多星期才走。期間,他也和那些喇嘛們接觸了一下,談了談想要聯絡噶爾丹的事情,不過很遺憾,這些喇嘛們看樣子也沒有什么路子,一臉為難之色。不過還算好,他們總算答應勉力去試試,成不成不保證,代價則是東岸人幫忙照顧一兩個小部落,至於這兩個小部落怎么來到附近,喇嘛們自己去想辦法,去同科爾沁部的蒙古貴人們交涉。

對於這一點,魏文度覺得沒什么不妥的,因此很爽快地答應了,並讓那海所部直接負責對接。至於剩下的,那就是耐心等待了。對於這個噶爾丹,現在無論是黑水開拓隊還是南邊的其他兩個藩鎮,都非常地感興趣,因為其對於東岸人在中國大陸的諸多戰略影響極大,是一個非常重要卻又不受控制的變量,讓人頗有無從下手之感。

魏文度其實也是秉承了開拓隊隊長陳科的意志,開始將東岸的勢力更深入地往滿蒙地區發展,以便盡快整合更多的力量,擴張更多的地盤,使之成為滿洲重要的屏障和外圍,保護規劃中的滿洲核心地區的發展。

目前噶爾丹應該是對漠北蒙古諸部非常有野心的,而控制了部分布里亞特蒙古的東岸人,也在一旁窺伺著,看看有沒有在漠北蒙古增加影響力的機會。甚至就連被東岸人擊敗後暫時遏制東進心思的俄羅斯殖民者,也對漠北蒙古諸部有那么一點小心思。歷史上他們就與清國外交互動頻繁,一起商議如何剿滅准噶爾蒙古勢力的事情,而最後准噶爾蒙古也確實是在他們雙方的共同打擊之下覆滅的,土地也大多被兩國分食:清國得到了新疆及部分青海地區,俄國得到了中亞部分地區,雙方可謂皆大歡喜。

因此,現在的蒙古世界,蘊藏著極大的生機,同時也有絕頂的危機。生機是如噶爾丹這類雄主崛起,統一整個蒙古世界,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危機則是內部紛爭不休,外部威脅越來越大,一不小心就會被滿清、東岸、俄羅斯三頭餓狼分食,當真是險象環生,未來如何,沒人能夠說得清楚,還得再看。

魏文度返回滿歸屯後,指導了一下農業生產,接見了幾位最近一年內搬遷到附近來定居的漁獵民族頭人,然後就窩在自己辦公室內,全心全意寫起了報告,即有關滿蒙地區「二元制統治體系」的設想。

這個所謂的二元制統治體系,是目前魏文度的一個構想。他尋思著,滿蒙(甚至包括一些外東北地帶)實在是太遼闊了,尤其是蒙古草原,更是地廣人稀,不好管控。今後即便東岸人能夠在戰場上擊敗不肯投靠的蒙古部落,但要想成功統治他們,卻仍然有些困難,除非作為核心的滿洲地區有個上千萬人口和遍地的工廠、鐵路,但這顯然不是短期內能夠做到的。因此,他們必須尋找一個新的方式來統治蒙古世界。

魏文度的二元統治體系理論,那就是重點拔高一部分蒙古人的地位——比如目前受東岸控制的部分布里亞特蒙古人——然後讓他們通過滾雪球的方式發展壯大,去吞並別人,去搶奪更多的草場,控制更多的蒙古部落。在此期間,東岸人的影響力自然也可以隨著旗下蒙古勢力的擴張而擴張,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當然了,或許有人擔心蒙古人勢力大了以後會不受控制。這當然有道理,但東岸人自然也不會想到將所有蒙古人都統一到一個人名下,事實上數部並存、互相制衡、互相監督才是王道。魏文度認為,只要東岸人好好建設滿洲,將其人口充實,經濟發達,那么自然可以長期保持對蒙古世界的控制,並在各主要地點築城、派兵、設官,將偌大的蒙古世界都掌控在自己手里,成為東北二元制統治體系下的強有力的武器。

至於一些人所有的直接控制蒙古世界,魏文度是嗤之以鼻的,因為根本不可能。除非你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建橫穿或縱貫整個蒙古世界的鐵路系統,就這還只能是初步控制,想要更深入壓根不可能。說穿了,還是蒙古世界太大了,人口也不少,文化習俗更是迥異,在現有的經濟和技術條件下,無力直接統治,只能搞代理人制度。而二元制統治體系,提高蒙古人的政治待遇,加強通婚交流,傳播宗教,要比普通的仆從國代理人制度更有效一些,這便是魏文度的核心思想。

他的這份報告,現在差不多已經寫到尾聲了,只待再修改、潤色一下就送到廟街港交由開拓隊隊長陳科審閱。一旦他也認可的話,那么自然可以下令執行這種政策,同時魏文度也會進入上層的眼簾之中,政治前程就會非常看好。

不過除開蒙古人之外的其他民族,在魏文度的計劃中其政治地位卻沒有蒙古人這么高,比如鄂倫春人、達斡爾人、鄂溫克人、女真人等通古斯民族,以及包括朝鮮人、日本人、俄羅斯人在內外來種族,都是需要被直接統治並接受東岸化教育的。換言之,他們將最終失去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融入到以明人為主體,東岸文化為主要文明特征的體系中去。這從東岸人在外東北和滿洲大肆設立學校,搞同化教育就能看得出來,他們認為這些通古斯民族人口不算很多,但卻很雜亂,有些人自己都說不清楚是什么民族,文明水平低下,也沒什么光輝的歷史——好吧,達斡爾人作為契丹的後裔可能有些不妥,但無關緊要了——尤其是後者,有光輝的歷史則意味著民族意識相對較強,可能還會有自己固定的地盤,就像蒙古人那樣,以現有的情況來說,同化的難度極大。畢竟,民族構成的三要素,土地、語言、文化傳統,他們基本都有,這就很難辦了。

相反,如果像通古斯山丹野人那般,同化的難度就非常低了,他們自己應該也不會過於抗拒這種擁抱先進文明的行為,所以多年來東岸人一直持之以恆地試圖同化境內的通古斯人,讓他們集村並屯地居住,讓他們提高農牧漁業生產技術,讓他們上學,讓他們接受一切東岸人的生活方式,目前看來已經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未來一定可以全部消化。

1685年5月下旬,就在魏文度在滿歸屯思考滿蒙未來的發展大業時,遠在伯力縣的陳科,也正在碼頭上和當地官員們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