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商業集團(二)(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呀,丁會長來了,快請坐。」今天的定海縣德順昌茶館內,高朋滿座,不但府城鄞縣及本地定海的商人來了不少,就連遠一點的奉化、上虞、天台、寧海等地的商人也來了一堆,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寧波對外貿易商人行會的會員,而他們的會長則是大名鼎鼎的前仆從軍第十師師長丁濟。

丁濟今年也五十來歲了,自從那年公開登報,宣布從第十師師長的位置上下野之後,丁某人的身體就像吹氣球一樣股了起來。到現在,他體重已經接近兩百斤,端地是一副財大氣粗、心寬體胖的富家翁模樣。

作為寧波本地商人集團與上層軍政系統之間天然的傳話人,在寧波經營著多項產業的丁某人被會員們一致推選為會長並擔任至今,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南方開拓隊需要一個能夠在商人群體中做工作的人,而商人集團也需要一個能夠在上層那里說得上話的人,而丁濟這么一個前仆從軍師長、現商人,就是一個非常符合各方需要的角色了,因此他穩坐行會會長這么多年,無人能夠取代。

今天各縣的會員不敢說全部,但三分之二以上都來到了德順昌茶館這個老據點,並且包下了整整一層作為談話之所,說起來也是丁濟出面召集的。原因嘛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政府想要修上定鐵路了,召集大伙一起研究下費用問題。

其實,費用問題該怎么「研究」大家都很清楚,無非是按照各人名下的財產及各自地位來派捐罷了。當然每個人的財產不可能都露在明面上,肯定有所隱匿,但說實話比後世某些交叉持股、神神秘秘的公司好多了。這個年代,某個行棧是誰的那就是誰的,某家店鋪是誰的那也就是誰的,基本上可以盤個大概。

比如丁濟丁員外,他在定海縣城內經營著一家油鋪、一家布庄、一家南洋特產商店及一間綢緞工坊,在港口商業區有一家專門經營鹽的行棧,在鄞縣慈溪江邊也有一家水力驅動的半機械化碾米廠,同時還入股了余姚縣的一家茶場,占有一半股份。

這些生意,除了那家綢緞工坊之外,其余生意看似比較雜亂,但都是明明白白地擺在台面上的,也是可以估值估出來的。其他人的情況也差不多,且因為傳統文化的關系,即便某家將大量資產分到各個家族成員名下,一般情況下也仍然會視這些都是家族族長名下的資產,即股份是誰的那是法律上的事情,東岸政府籌款時只管這些工坊、鋪子的實際控制人是誰,至於你們內部怎么協商是你們自己的事,我們只要收到足夠的錢就行了。

因此,在東岸這種社會背景下,搞復雜的股權架構隱藏自己純屬多此一舉,還不如老老實實做生意,專注於自家的主營業務呢。政府給商人們創造了千百年來都不曾有過的寬松的政治環境和商業環境,讓大家都可以發揮自己最大的主觀能動性來創造利潤,那么這樣還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至於說要收點錢,莫說這錢是用來修鐵路的,就是拿來花天酒地也不能不給啊。哪朝哪代的當官的不問他們這些商人要錢?早就他娘的習慣了!

「諸位——」在主桌上坐定後,丁濟抱拳向周圍揖了下,道:「咱們寧波對外貿易商人行會成立也十余年了。這十余年間,商會成員從最初時的寥寥數人變成了現在濟濟一堂的五十余人,大伙也精誠團結,互通消息、聯絡感情、互幫互助,漸漸將咱們這個集體給壯大了起來。毋庸諱言,這么多年來咱們對外貿易商人通過貿易累積起來了大量的資財,之後有些人充滿了實業家的熱情,開始從黑水乃至本土采買機器設備,雇佣技術和管理人才,開始向新興制造業發展。當然更多的人還是滿足於經營行棧業務,沒有向上游拓展,這人各有志,我也不便評價,總之大家都在發財,我就放心了。」

丁濟的話引起了眾人一陣笑聲。對外貿易商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這幫占據著寧波商人集團金字塔頂層的家伙們,其最優者當然是在通過對外貿易積累了大筆資金後,開始投資上游產業,尤其是政府鼓勵的實業,采買機器,興辦新式工廠,成為政府眼中的「開明商人」;其次嘛,自然是那些掙了錢後繼續從事原有行業的人,他們對於進入實業領域充滿疑慮,仍然繼續從事著牙行、買辦性質的對外貿易,有時也會從事一些諸如借貸、典當之類的民間金融業務,總之在政府眼里中規中矩,不好也不壞;最次的大概就是賺了錢就回鄉下買地置業或者干脆直接把錢熔鑄成銀冬瓜藏起來的人了,這些人大概是政府最深惡痛絕的,因為他們在人為制造通縮,這如何能忍?

不過正如丁濟所說的,人各有志。台灣銀行的對外貿易,還是需要這些商人的鼎力協助的,因為台灣銀行只是一個平台,能不能做成生意、做成什么樣還要靠這些商人,台灣銀行只是每年負責集中交割、結算罷了。只要這些商人們按時納稅,政府派捐的時候也能「拔一毛以利天下」,那么這就完全是可以容忍的。要知道,就在短短幾十年前,明朝政府想問這些商人們收稅,那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別提時不時地派捐了。那些商人們自己整天風花雪月,吃喝玩樂,誰管你政府國防開支缺錢啊!所以說,他們在東岸人面前已經足夠「乖巧」,放在前明能讓那些官們把眼珠子瞪出來,那么你還要求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