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狩獵之國(六)(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人氣漸漸有些興旺起來了。」走在河西鄉的郊外,王大壯看著路兩側已經呈現一片金黃之色的麥田,以及田地後面那一大排土坯房,笑著說道。

已經是十二月份了(1687年),是東岸越冬小麥的收獲季節。越是鄰近收獲,農人們就越是緊張,他們要注意天時,希望不要在收獲那幾天遇到惡劣天氣;他們也要注意是否有野蠻的印第安人過來偷盜他們的食物,那樣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跑到村委會,要求民兵主任打開武器庫,迎擊那些野蠻人;他們更會注意那些穿著漂亮的服裝、頭戴船型帽的西班牙殖民官員,那些人總是騎著高頭大馬過來,對他們指手畫腳,然後在村長打發十幾枚銀幣後便會退走,仿佛從來沒有來過一樣。

其實,因為交通運輸方面的極大便利性,位於巴拉圭河右岸的河西鄉等地區其實是不缺糧的,可以就近從已經成為東岸最重要產糧區之一的河間調運。但問題是越境墾殖的這些農民,你不讓他們種地干什么呢?開工廠嗎?放牧嗎?那都不現實!最穩定同時也最能吸納人口的方式,其實還是在當地開荒種糧,開辟一塊穩定一塊,一直到將這兒全部占下為止,這才是最穩妥的方式,同時也是東岸人應用了幾十年且被證明非常有效的方式。

與東岸核心地區差不多,在巴拉圭河右岸查科平原上墾荒的東岸人也是執行的三茬輪作制度,以冬小麥、水稻、苜蓿、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為主,兼且飼養一些家禽、白豬、馬匹之類的牲口,補貼家用。

按照農業部的初步規劃,查科平原相對濕潤的東半部分,在未來是要被當成重要的糧食產地來經營的,就如同河間及潘帕平原一樣。至於那些老農業區,因為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緣故,糧食產量日漸降低,種植糧食的人也越來越少。尤其是在靠近城市的地方,農民基本上都轉行種起了蔬菜、瓜果及園藝苗圃業,就是沒人種糧食,這導致東部發達沿海地區的糧食產量日漸不足,不得不靠從內部地區調運維持消耗。

甚至於,最近幾年農業部里都有人提議討論,是不是允許部分發達縣份的農民以貨幣的形式繳納田稅。目前田稅是全國統一征收的,以糧食的方式,稅率定為10%,即每個有地農民都要繳納此項稅收,由各鄉、村兩級分別督查征收。也就是說,即便是那些發達地區已經不再種植糧食的農民,他們每年也要繳納田稅,即所謂的「交公糧」。因此,這些地方的農民每年不得不想辦法從市場上外購到足夠繳稅的糧食,如此才能過關。

基於這種考慮,農業部已經在醞釀允許部分地區在繳納田稅時亦可以貨幣進行繳納,以減少采購、調運途中無謂的消耗,減輕整個社會的成本。反正東岸國內及鄰近的西班牙境內有的是大片的上好土地,每年安排去拓荒就是了,開墾出來的荒地總能填補掉其缺口的。更何況,因為肉、魚制品的大量食用,東岸共和國的百姓對谷物的消耗本就不是十分巨大,因此每年糧食都有不少剩余,不得不想辦法出口,根本不用擔心糧食生產不足的問題。

從上述這幾方面來看,現在的華夏東岸共和國,其主要的糧食產區多集中在所謂的「欠發達地區」,即東部沿海地帶的內陸腹地、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的河間、鹽布鐵路以東的潘帕平原,另外就是國內新開墾的地區及一些越境墾殖的地方了。他們的經濟實力薄弱,人口也不夠多,技術、資本什么的更是不存在的,因此只能靠農業來慢慢積累資本,然後再圖其他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