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勸說(2 / 2)

「法國現在的外交環境也很是不佳。因為巴拉丁事件的原因,現在德意志諸侯對路易十四十分警惕,已經暗地里聯合起來,防止法國下一步的侵略。而由於在奧斯曼帝國境內戰爭連連獲勝的原因,奧地利人現在有底氣將部分君度西調,投入到與法國對峙的第一線了。啊,對了,德意志諸侯建立的反法聯盟目前以奧地利和巴伐利亞為主,勃蘭登堡選帝侯也傾向於他們,但據信並未與他們簽署正式的同盟條約。」分管外交方面的官員這時候也發言道:「奧地利、巴伐利亞、勃蘭登堡、瑞典是這個聯盟的主要成員,總體而言還是比較有實力的,再加上其他一些德意志諸侯的幫助,對法國人來說應該還是有點威懾力的。」

所謂的巴拉丁事件,是指發生在去年的一起因為領地所有權而爆發的政治危機。因為巴拉丁的領主在去年逝世,因此法王路易十四宣稱其部分領地由其妹、奧爾良女公爵,同時也是巴拉丁公主的夏洛特·伊麗莎白繼承。這些無疑都極大加劇了法蘭西王國與神聖羅馬帝國諸侯之間的緊張關系,因為大家都十分擔心自己的領土隨時被法國人奪走、吞並,因此明里暗里的串聯愈發頻繁,人人都在想辦法怎么對付法國人。

基本上可以說,路易十四現在的戰略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主攻德意志地區,暫時放過富庶的低地和北意大利地區,先將國境線完全推到萊茵河畔為止。說實話,這對荷蘭人、對東岸人都是一個小小的好消息,尤其是聯合省,他們終於可以暫時從戰爭陰雲下擺脫出來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沒心沒肺」,事實上在成熟穩重的政治家眼里,路易十四進攻萊茵河流域,對於法國的其他未陷入戰火的鄰居們而言,頗有些唇亡齒寒的意味。你今天能進攻萊茵河,明天就能攻入低地,後天就能殺進意大利,大家都不是傻子,知道在戰火燃起時究竟該怎么辦。

接下來還有兩名使館官員站出來發言,他們的話題多集中在法國還算不錯的內部基礎設施以及糟糕的醫療、教育情況,林定之一邊聽一邊點頭,但腦海里卻還在回憶著前面幾位發言的內容。法蘭西王國,現在大概真的需要出去擴張才行了,不然其經濟怕是要陷入崩潰狀態之中。超過二十萬的無敵陸軍,也確實需要通過不斷的勝利來磨礪自己,不然花大代價養這么多陸軍做什么?好看嗎?

這樣一想的話,林定之頓時也很是無奈,因為這意味著他成功勸說路易十四的可能性又更降低了幾分。而一旦勸說法國人失敗,他們在今年或明年悍然出兵占攻入德意志地區的話,那么奧地利、巴伐利亞、普魯士、瑞典這四個已經暗地里結盟的國家自然別無選擇,只能與法國人開戰。而英格蘭與荷蘭呢?怕是也不會袖手旁觀,尤其是荷蘭,當然法荷戰爭時,奧地利人出於唇亡齒寒的考慮出兵救援,這次法國人一旦進攻德意志,荷蘭怕是也要出於同樣的理由抗法。

而抗法嘛,整個尼德蘭北方七省最有名、最「專業」的還是奧蘭治家族的威廉三世了。這個男人的家族世代與法國人為敵,並且經常獲勝,在聯合省內積累了大量的人望。未來一旦聯合省需要向法國人開戰的話,那么威廉三世就會瞬間得到大多數人的擁護,奪回已經被共和派分子搶占過去的很多地方政府,重新占得上風——這,無疑是東岸人所很難接受的!

「這是個艱巨的任務啊。」林定之點了根煙,苦笑著自言自語道:「我們能夠拿來與法國人做交易的籌碼實在是太少了,貿易禁運應該是最好的一招,但多半人家不會很在乎。得,再難我也得跑這一套,雖然上級也沒給什么硬性規定,但還是要努力。」

1688年8月10日,法王路易十四從斯特拉斯堡返回凡爾賽宮,並下令接見東岸大使林定之。在這座奢華的宮殿內,林定之與路易十四交談了整整一個多小時,最終的結果很不樂觀,因為路易十四完全回避這類問題的答案,而是東拉西扯一些其他方面的東西,讓林定之非常無奈。不過,路易的這種態度同時也清晰地表明,他確實有進攻低地或萊茵河的計劃,只不過不知道目前已經具體實施到哪一步,什么時候會正式執行罷了。他隱隱約約聽說,目前奧斯曼帝國的使團仍然住在巴黎,不斷催促法國人發動戰爭,為他們減壓,遏制奧地利人的囂張氣焰。

路易十四顯然不是一個耳根子軟的國王,他非常有主見,奧斯曼人聲嘶力竭的請求並不能過多影響到他的決定,林定之大使的勸說同樣沒有太多效果,他指揮遵從自己的內心。如今林某人只期待著,法國人能夠將發動戰爭的時間往後推遲個一年半載,那就相當不錯了,其他的實在不敢多想。

「這法蘭西王國,當真是好戰成性啊,而且完全停不下來,真是令人不寒而栗。」勸說任務失敗後,離開凡爾賽宮的林定之如是想道:「有些事情,嘴皮子是不會產生任何效果的,還是得有實實在在能威脅到他們的東西。下一步,就看高特使和本土如何應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