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七章 潘帕(二十九)(2 / 2)

今天到現場觀看公路修建的除了部分東岸交通部、外交部的官員外,就還有一些來自外國的投資者,而其中最令人感到意外的,其實還是幾位來自倫敦的投資者。當然不是掏錢的富豪們本人了,而是他們的家族成員或代理人,他們分別代表倫敦上流社會的斯賓塞家族、希克斯家族、克利福德家族、漢普頓家族等。

另外老牌貴族張伯倫、丘吉爾、蒙塔古、蒙哥馬利、索爾茲伯里、撒切爾等家族的身影也隱約可見,他們雖然沒有直接派人過來,但也暗中委托了一些代表過來查看,只不過這一切做得比較隱秘,不想太過高調罷了。其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他們的國王威廉三世可對東岸人沒啥好印象,畢竟是東岸人的陸海軍一手斷送了他同時兼任英、荷兩國元首的美夢,以至於沒能成功坐上反法聯盟唯一霸主的寶座,不得不捏著鼻子與海牙的范博伊寧根虛與委蛇,協商共事,這對他的尊嚴是個打擊。

英國這個國家,現在與東岸的貿易額真的是今非昔比了。在東岸二代領導集體全面掌權後,他們對英格蘭的政策也有些一定的轉變,開始著意培養其實力,然後作為東岸影響歐陸局勢的一個最好工具。就如同後世的英日同盟一樣,日本是對付野心勃勃的俄羅斯的工具,英格蘭自然也是看著歐洲大陸國家崛起的一條狗——英格蘭自己似乎也很樂意充當這樣的角色,尤其是路易十四正瘋了一般開疆拓土的時候。

當然上述這些家族中的很多也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大舉投資。隨著英國各項產業的快速發展,北美的資源對這個國家也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南方的弗吉尼亞、卡羅萊納等地,這些年涌入的人越來越多,棉花、煙草、糧食的產量也日漸擴大,英格蘭本土每年從中獲取的收益早就超過了一百萬鎊,可見其發展速度。

與英國類似的還有法國。因為東岸人在印度洋占據的絕對優勢,任何一個有理智的決策者都不會再把寶押在一處。而廣闊的北美殖民地就成了歐陸各國的人員、資金的最好去處,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如此。

這個時候,也不知道荷蘭人、瑞典人會不會後悔,當年他們輕易放棄了北美的大片土地,現在要想再重新插足進去,怕是難上加難了。實在不行的話,未來也只能和這些國家的上層進行利益交換,看看能不能取得一個立足點,但看起來真的很難。

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與東岸人合作。在北美南部海岸大名鼎鼎的加勒比航運公司就擁有著好大一塊殖民地,目前開發程度略顯不足。如果他們能夠弄來人口和資金的話,說不定也可以從中分一杯羹,但這似乎首先需要他們在政治上服從東岸。

李正和夏爾在平整公路地基的時候,就看見了這一群衣冠楚楚的英格蘭人。李正當時還不明白這些大鼻子是從哪里來的呢,但夏爾小聲告訴他,這些都是英格蘭人,他「用鼻子就能聞得出來」。

兩個揮舞著鐵鍬鏟土的東岸農民雖然沒參與到這些投資項目中,但這些日子見多了來來往往的舊大陸人,心里明白怕是又來投錢的。想到這里,他們手底下更有干勁了!你們這些家伙牛氣個什么,在舊大陸再有有權有勢,還不是要巴巴地跑過來給咱們送錢?咱們這個國家啊,讓一只手都能干挺你們,嘿嘿。

公路繼續延伸,投資者們繼續心不在焉的考察,李正和夏爾等普通勞工也在繼續工作著。潘帕這塊天賜平原,早晚會在這些交通動脈的串聯下,變成一塊巨大的經濟熱土。毫無疑問,這塊經濟熱土會源源不斷地為東岸共和國提供著必要的養分,維持他們在這個星球上獨一無二的優勢。

這一點,無論是李正這些普通人,還是來自倫敦的大人物們,似乎都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