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春社(二)(2 / 2)

以上便是胡志剛從東岸報紙上讀到的內容,當然其中也包括了部分他自己的思考、腦補,但應該大差不離。

「看起來戰事還得持續個一兩年啊,唔,四五年也不是沒可能啊。」將手中的報紙很小心地折好後,胡志剛長吁短嘆地喝起了茶。窗外明媚的陽光灑了進來,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一群小牛犢子般的小孩手里拿著糖果,瘋玩打鬧著。今天是春社節,孩子們既不用上課也不用干活,因此成群結隊地出現在大街上,這令胡志剛看了很是感慨。

曾幾何時,他也如同這幫少年們一般愛玩,只可惜父親管教嚴厲,他沒得選擇,只能發奮讀書。再後來,父親因病去世,家道中落,書也讀不起了,便只能投奔族叔胡庸,當個幫閑。這段生活對他的提升很大,各種人情世故都歷練了一遍,族叔對他也不吝賜教,因此胡志剛很快就混出了頭來,只是終究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胡志剛還注意到的一點是,這些東國小孩似乎長得很高、很壯。雖說齊人自古以來身高就傲視天下,但孩童長這么高卻也少見。不信?看看青州、東昌、濟南、兗州等府吧,孩童普遍比登萊這邊的矮一大截,而且還瘦得跟竹竿似的,眉宇間更是不如登萊這邊的靈動,普遍看起來比較呆滯。此中原因,胡志剛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就是飲食的差距!

此時社日節就不說了,家家都是大魚大肉,就說平時,那伙食也比清國那邊好太多了。胡志剛在膠州待過一陣,知道當地的東岸小孩可以經常吃魚、吃蛋粉、吃糖,米面也管飽,這就比從小半飢半飽、營養不良的清國小孩要好太多了。煙台這邊的生活條件要更好一些,此間的小孩生活怕是比膠州還要高上一籌吧。

想到這里,胡志剛就更是不自在了。孩童從小就輸了,長大後就真能贏得了東國人嗎?別人怎么看不清楚,反正胡志剛覺得很懸。唯一能夠聊以**的,就是順國孩童的生活連清國還不如,等「我大清」理順了內部事務,剿滅了草原餓狼噶爾丹,就可以騰出手來解決順逆的事情了。也只有解決了順逆,統一了全國,才有可能集全國之力,與東岸人比劃比劃。

胡志剛喝完最後一口茶,沒有喊店家加水,便帶著報紙出了門。大街上愈發熱鬧了,一些穿著黑色制服的警察開始出來維持秩序,胡志剛快步走過,回到了自己租住的旅館。旅館內有些冷清,似乎是因為人們都出去過節的緣故,不過這卻非常適合胡志剛坐下來好好整理一番思緒。

族叔交給自己的任務差不多就這樣了。登萊的東國人確實厲害,將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商業發達,工業也很繁榮,「我大清」雖然現在也開始新政了,但速度太慢、規模太小,短時間內肯定沒法和東岸人媲美。其實有些時候想想也挺可笑,據馮大人說朝中竟然還有人提議收復北滿,這是何等地愚蠢!北滿胡志剛沒去過,不太清楚具體情況,但就登萊這邊的情形來說,應該是打不大過的,這補給就是一大難題,更別說其他的了。

自己這番也倒騰了不少書籍回去,有關見聞、心得也已經匯總成冊,交由前往膠州港貿易的本國船只帶回去了,應當可以給族叔和馮大人一些幫助吧。古人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確實是有道理的!登萊聞名已久,但一直難得窺其全貌,自己來了這一遭,確實大開眼界,收獲很大。希望朝廷趁著與東岸人和平的這段時光,多派一些銳意進取的人過來看看吧,肯定會有所觸動的。

這個世道,不變看來是不行了!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朝中的滿人大員們會不會阻撓了。老實說胡志剛對他們的印象不是很好,但卻也沒什么辦法。自己的族叔、恩人胡庸還在為漢軍旗的馮大人效力呢,還是指望這滿人中多一些曉事的、開明的人吧,不然這新政怕是要大打折扣。而新政不行,朝廷又怎能有錢造槍造炮,維持新軍呢?難道一切都靠買嗎?那肯定是不行的啊!

當然胡志剛心底也有那么一絲不能對人言的隱秘,那就是一旦新政大規模鋪開且再也難以逆轉,也許對於漢人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