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邊緣化地帶(一)(2 / 2)

交河地區與葡屬巴西及非洲對岸的聯系,基本上也是他們對主要的經濟活動了。沒辦法,他們的地理位置有點尷尬,太過遠離東岸的核心區域了。在東屬巴西部分的經濟非常一般的情況下,他們根本沒有選擇,只能通過轉口貿易的形式對外發展,獲取供本地區發展的大筆資金。這就是邊緣化地區的無奈,也是他們發展的最大難處。

交河地區也不是沒有想過其他發展的路子,向內陸地區拓展就是其中之一。為此,他們還特地花費大筆資金,組織民兵和忠國*軍、保國*軍等雇佣軍,清剿內陸地區的原住民,然後設立了多個定居點,分別是:位於後世布拉年小鎮附近的柳陳鄉、位於後世里奧·杜普拉杜小鎮附近的魯陳鄉、位於後世巴廷加小鎮附近的辟展鄉、位於後世克里索利塔小鎮附近的鴻雁鄉、位於後世特奧菲盧·奧托尼小城附近的若羌鄉、位於後世卡洛斯·沙加思小鎮附近的建隆鄉、位於後世新奧里藏特小鎮附近的烏什鄉、位於後世瓦拉達里斯州長市附近的庫車鄉、位於後世佩納顧問城附近的達干鄉、位於後世伊帕廷加小城附近的阿術鄉、位於後世馬紐阿蘇城附近的浮圖鄉、位於後世穆尼斯弗雷里小鎮附近的果勒鄉,一共十二個定居點,前後安置了超過兩萬名移民過去經營。

兩萬人,對一個地處偏遠的交河地區來說,當真不是什么小數目。考慮到如今人口分配的重心在潘帕、在拉普拉塔新得之地,那么兩萬人幾乎就是交河地區好幾年分到的新來移民的總和了。因此這么一筆投下去,確實是大氣魄,但效果看起來卻不怎么好。

十二個新設定居點,目前基本上是以農林牧漁為主,且和內陸地區森林里的印第安人糾纏不清,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交河地區行署甚至每年都要從財政上進行大筆補貼,才能堪堪維持住這些定居點的存在及小幅發展。也就是說,這十二個新定居點幾乎已經成了全地區四縣十九鄉(鎮)的一個沉重的負擔,導致他們自己的發展進程都被嚴重拖慢了,看起來實在有些得不償失。

做出發展內陸決策的上一任地區行署專員拍拍屁股回中央部委任職了,但遺留下來的這個坑還得新一任領導班子來填。他們也沒什么好的辦法,只能一邊繼續補貼,希望其盡快自給自足,一邊挖空心思找其他的發展方向。而加強與葡屬巴西及海對岸非洲地區的貿易聯系,似乎就是他們目前定下來的大的方向。

這似乎很不錯。在全蒸汽動力船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出現的當下,橫渡大西洋不再是令人色變的勇敢者的游戲,運輸效率的提升自不必待言。那么這樣一來,空間感被拉近的兩塊大陸之間理應迸發出更大的貿易火花,作為這個方向的早期開拓者,交河地區獲得其中一塊最大的蛋糕,好像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世間的事情從來就沒那么簡單!庫爾蘭、葡萄牙受限於自身的人口和經濟規模,注定了他們無法在新庫爾蘭和安哥拉等地搞出多大的動靜。尤其是庫爾蘭公國,全國不過才幾十萬人,即便拼了命地移民,也沒法讓新庫爾蘭諸殖民城鎮的人口和經濟在短期內獲得巨大的發展。更讓人擔心的是,如今中歐、東歐局勢太平,人民不說安居樂業,但至少也不會活不下去,因此人們的移民傾向大大減弱,這對於庫爾蘭公國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利的消息。

所以,綜合這些因素來看後,要想大口吃到這份貿易大蛋糕,交河地區似乎還必須有一點耐心,即等待對方發展起來。不然的話,怕是也無法攫取到太多的利益。你從現在橫渡大西洋的蒸汽船三個月一班就知道了,什么時候改成一月一班甚至周期更短,這才是這條貿易航線徹底成熟的標志。

交河地區的領導班子也不是認識不到這一點。但他們是真沒辦法,內陸地區的開銷實在太大,逼得他們只能把目光轉向海外。非洲大陸也不行的話,就搞加勒比海!反正咱們交河港也是離加勒比海最近的一個本土大港了,在全蒸汽動力船越來越流行後,航線也會大大縮短,變得更有優勢。

邊緣地區的發展,只能不斷鑽營想辦法了,不然怕是要和南錐火地島那塊更偏遠的地方一樣,慢慢沉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