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北海(二)(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這個鐵碾子,得有幾萬斤吧?」1693年10月10日,煙台港碼頭附近,胡志剛站在一處高台上,望著遠方的煙台北郊公園中心的一個巨型鐵碾,喃喃說道。

這個巨型鐵碾歷史比較久了,據說是劉建國劉隊長執政時期鑄造的,黑水鋼鐵廠出品,不知道使用了多少從朝鮮進口的鐵料,讓人覺得震撼之余也格外覺得可惜:好好的鐵沒做成農具和兵器,反而搞了這么一個華而不實的東西。

不過,如果從純宣傳角度來講,這個巨型鐵碾的正面作用還是比較巨大的。首先其技術含量不低,需要很大的模具,如果做得好的話,還需要一定的精度,這是其他國家的人所無法達到的。其次,這宣示了東岸的豪富以及鐵產量的巨大,即便是黑水鋼鐵廠這么一座在本土看來不入流的小鐵廠,其鋼鐵產量也不是中國大陸上幾個國家那純手工或半手工的傳統冶鐵方式所能比擬的——雖然原材料基本都是從朝鮮進口的,但重新熔融冶煉真的只花了很少一段時間,這體現了工業的力量。

胡志剛不是普通人,他跟著堂叔走南闖北多年,見識自是不凡,但這會也被公園里巨型鐵碾的氣質所折服。他曾經給胡庸搜集過一些有關冶鐵方面的資料(當然是在東岸控制區了),得知了包括礦渣、焦煤、煤氣、溫度等詞語,但東岸人對著方面的資料捂得很嚴,多年來只有一鱗半爪的消息流傳到外面,於是胡志剛、胡庸叔侄二人想破了腦袋也想不明白這其中的奧秘。但他們也隱隱覺得,中國的制鐵之法過於粗糙和古老了,對鋼鐵的認識比較膚淺,「准確性」這個一個東岸人組織全體工匠不斷學習的關鍵點也很差,導致了他們的冶鐵工業始終無法進步和擴大。

輕輕地嘆了一口氣,胡志剛健步上了一艘蒸汽船。這是一艘往返於煙台和丹東之間的定期班輪,由台灣銀行航運部門執航,噸位大概在千噸出頭的樣子,是南海運輸公司半賣半送給他們的舊船。

雖然是一艘舊船,但台灣銀行買過來後進行過延壽大修,目前船況還算可以,經得起十月份遼海的大風浪。這艘船返航時的航線與去程稍有不一樣,返航時從丹東港出發,經停朝鮮王國的海州港、東岸控制下的濟州島,最後再返回煙台。因此,這條船上的乘客中頗有一些朝鮮人,他們基本都是從丹東來到東岸的,或者押運貨物、或者學習各類知識、或者干脆就是到這來旅游(這屬於有錢有閑的貴族階層),打算乘坐這趟航班返回朝鮮。

胡志剛不會說朝鮮語,但這些朝鮮人不只是自相交談,很多時候也會主動找東岸人交談,言語中並不避諱太多,因此讓胡志剛知道了一些有關朝鮮的事情。尤其是一位朝鮮商人在他的東岸合作伙伴面前自誇,說朝鮮如今的生鐵產量連年增長,十余年間直接翻了一倍,這讓胡志剛簡直要大驚失色了。

小小的朝鮮王國,人口可能還不滿千萬,千年以來一直仰望西邊的中原王朝,如今進步也這么神速了?十余年生鐵產量翻一番這種事情,即便是正處於戰爭期間,對鋼鐵需求量極大的清國,也做不到啊。如果讓他們再這么發展下去,幾十年後會不會鋼鐵產量超過大清?想想朝鮮豐富的煤鐵資源,這也不是不可能啊!

胡志剛的心情陡然間低落下來,這不僅僅是為了大清,也是為了朝鮮可能超過中國而不忿。他更仔細地聽那位朝鮮客商吹噓,慢慢得知朝鮮最近又發現了幾座新的鐵礦,其鐵含量都在50%以上,因此未來向黑水出口鐵礦石和生鐵的數量會繼續增長。那位客商還提到了他們采用了東岸技師設計的利用燃燒著的廢煤氣來產生水蒸氣及給鼓風爐供熱,每年可節省煤炭百萬斤雲雲,這讓胡志剛更是失落,這朝鮮人是要上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