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生活(二)(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夜幕漸漸降臨,在看到沒什么生意後,劉福升示意伙計們將店鋪的門板上了,然後打了個哈欠,打算到後院去好好抽上一袋煙,喘口氣。這日子,真是讓人不順心,特別是在盛京這樣的大城市,牛鬼蛇神也實在太多了點。

其實,盛京現在的人口真的不能算少了。自從與東國戰事吃驚,「我大清」關外龍興之地有淪陷的風險後,朝廷痛定思痛,在經歷了多番廷議甚至是爭論之後,最終決定放開邊禁,往包括盛京、錦州、遼陽、鐵嶺、開原、鳳凰城等核心城市遷移了大量的來自河北、山東和山西的漢民,以發展當地經濟,為駐防於此的大量軍隊提供物質基礎。

再後來,每每有從北滿逃來的達斡爾人、鄂倫春人,以及從草原上過來的蒙古人,也都就地安置,與關外駐防的滿蒙八旗一起生活,男女老幼總人數大概在十七八萬的樣子。當然靠他們是撐不起關外的經濟的,在南滿大地的農業、商業及工業活動中占據主動地位的,還是那些移民而來的漢人,他們的人數較多,如果算上從順治朝後期就陸續渡海逃來的山東人的話,關外漢人總數其實已經超過了六十萬人了,並且在各行各業中都發展得非常順利,除了政治領域之外。

盛京作為關外首屈一指的大城,奉天首府,目前據粗略統治已經有了超過十五萬人口,經濟方面也是獨占鰲頭。不過呢,盛京的經濟真要細究起來,其實多少有些畸形,因為這里的冶鐵業和金屬加工業非常發達,大量的工匠在官府的組織下,日夜不停地打磨槍管、生產鎧甲、鑄造火炮。說白了,他們生產的多是軍需物資,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物事他們是不怎么涉及到的。就連每天都要吃的糧食,都是附近各府縣生產的,當然也是漢民的貢獻了,除了一些蒙古人趕過來的牛羊之外。

值得一提的是,與後世不太一樣的是,此時進入滿洲的漢民並不擁有自己的土地。事實上除了租種旗人土地的之外,大部分人都是租種的滿清朝廷提供的份地(當然需要你自己開發了),不過地租很低,在連續耕種十年之後,就可以自己擁有那些土地。毫無疑問,這個政策雖然不如後世清末開邊時的政策優惠,但也相當不錯了,對關內漢民的吸引力很大,因此很快就聚攏了數十萬人口,將原本一片荒蕪的關外漸漸開發出了一點人氣。

盛京附近因為八旗貴族較多,土地基本都是有主的,因此吸引到的關內農民並不算太多。若不是滿清朝廷采取了一些強制措施的話,估計沒人會願意來租種八旗貴人的土地。所以,我們現在便可以理解盛京的工農業經濟為何如此倒掛了,實在是人人都想擁有自己的土地而不是寄人籬下。在這一點上,中國農民千百年來的追求始終未變。

劉福升在盛京城里就老聽人說,誰誰誰的庄子上又有人拖家帶口跑了。其他府縣來得早的人早就擁有了自己的土地,現在過上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美好生活,你還在這給人租種土地,雖然不愁吃喝的,但總不是個事啊。因此,逃亡者日眾,滿清官府一開始還管一管,到後來基本懶得管了,根本管不過來。

現在盛京左近,種地的農民要么是有自己的地,要么是初來乍到,一無所有,不得不靠給人干農活混口飯吃,積極性高不到哪里去,最終導致盛京的農業經濟發展不如其他府縣迅速。堂堂府治,膏腴之地,竟然需要靠從其他州縣調運糧食彌補不足,實在荒唐!

好在盛京城畢竟是首府,關外的政治中心,各色人等在此聚集,達官貴人也不少,因此商業上也還過得去。專門販賣異國商品的劉福升在這里開店,生意還不錯。他在鳳凰城那邊有些路子,可以搞到不少緊俏的朝鮮貨物甚至是東國貨物,像朝鮮老山參、東洋刀劍、南洋特產、東國奇物等等,每每總能賣出一個不錯的價錢。但火爆的生意也吸收了很多人覬覦的目光,劉福升每月用來打點各路人馬所花的錢,怕不是就有上千元之多——清國鑄造的銀元,比東岸銀元含銀量略高,官方匯率1:1.2,實際交易中大概在1:1.1的樣子——除此之外,因為軍費開支的浩大,劉福升的店鋪還經常被官差過來攤派,每次少則百余元,多則數百元,讓人苦不堪言。

劉福升曾經算過賬,每年利潤的六成左右,要拿來打點官府、社會人士以及支付攤牌費用,負擔其實是非常沉重的。相信若不是他所販賣的異國商品屬於緊俏貨物,利潤奇高的話,這生意也真是沒法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