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拉傑普特的謀劃(九)(2 / 2)

東非運輸公司如今在印度西北地區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阿拉伯商人了。這是一個有著千年航海貿易傳統的群體,熟悉印度洋的一切,在印度的人脈關系也非常不錯,尤其是在教徒入主德里,獲得大半個印度的統治權之後。不過現在印度局勢大亂,德里中央政府在德干高原上連連損兵折將,權威大損,以至於地方上的總督、將軍們蠢蠢欲動,來自世界各地的殖民者們自然也就不那么束手束腳了。他們在印度沿海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堡壘,或通過拉攏收買,或通過軍事征服,或通過欺詐,控制影響了越來越多的土地和人口,甚至有的勢力公然建立起了殖民地。但所有這些外來殖民者沒有一個有東岸人這么狠,他們直接出動海軍第二艦隊的部分船只巡邏坎貝灣一帶的西北印度海岸線,打擊異己,壟斷貿易,而阿拉伯商人似乎是其重點打擊對象。

其實早在五到十年前的時候,東岸海軍對阿拉伯商人到西北印度進行貿易還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當時很多阿拉伯商船滿載戰馬等商品抵達拉傑普特人的地盤進行貿易,獲利頗豐。可在印度局勢出現變化,馬拉地人愈戰愈勇,奧朗則布束手無策之後,東岸人的心思一下子就活絡了起來,他們開始收緊對西北印度沿海貿易的控制,同時培養自己的陸上代理人,第烏、淺島兩塊殖民地也進行了一次展界,野心昭然若揭。

現在的第烏、淺島兩地,常年定居的東岸人已經有了一萬多,超過一半是登萊裁汰下來的軍戶。登萊開拓隊多年以來一直看不慣那些個草頭師,只不過人家勞苦功高,在東岸人進入大陸初期出力甚大,一時半會不好卸磨殺驢。但正所謂君子之澤三世而斬,東岸人不可能一直看著他們坐享其成,胡天胡地。這不,在形勢愈發穩固之後,他們終於動手,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一步步清理、裁汰那些軍戶,並把其防區納入統治體系之中,一體建設。

其實想想也是,這都和平兩代人了,膠煙線鐵路都通車多少年了,登萊全區去軍管化是必然的事情。以後這些仆從師怕是一個都剩不下,軍戶里能打的、服從紀律的抽調出來編入新軍,兵油子、刺頭及老弱全部裁汰,半強制地遷往東南亞、印度的殖民地,讓他們在當地生根發芽,繁衍生息,穩固東岸人的統治基礎。

當然第烏、淺島兩地也有許多來自寧紹的移民。這個地方本就地少人多,多年和平之後人口更增,工作機會卻沒有同步增長,因此不少人出海討生活。早期很多人去了滿蒙,後來開始向廉梧管委會轄區、文萊、帝力、拉包爾以及西北印度跑。這些人敢打敢拼,經商能力很強,很快就在各處地方混出了模樣。如今的第烏,寧波人經營的產業很多,普遍比較富裕,登萊人則多進入政府機關,從政的比較多,把持著權力,兩者相互結合,就構成了東岸人在第烏、淺島等地的統治現狀——當然頂層的官僚、技術人員、宗教人士和軍人,還以來自東岸本土的居多,他們才是殖民地利益鏈的頂端存在。

「第烏商人」號從新華港出發後,先去了一下層拔島,並在當地的貿易中心卸下了一批貨,然後一路北上,分別在蒙巴薩島、摩加迪沙停靠,進行貿易的同時也采購了大量食品,一路運到了吉布提充作當地守軍的給養。再然後,他們還去了塞拉萊港,給他們補充了一批武器彈葯。那些拉傑普特人最近在沙漠里與阿曼人連番大戰,雖然連連勝利,但軍資器械損失頗多,繼續補充。而又了東岸人廉價出售的這批武器,相信他們便可以組織部隊,嘗試著向馬斯喀特進軍了。

當年曾經不自量力與東岸人叫板的馬斯喀特蘇丹國,大概也存在不了多長時間了,他們海面被封鎖,無法貿易,半島上的阿拉伯「兄弟」也不怎么講情面,支援不夠,覆滅已經只是時間問題。對此,東岸人應當是樂見其成的。將印度西北部的拉傑普特人引入阿拉伯半島,本來就是東岸人攪亂當地局勢並尋求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後世某燈塔國可以通過以色列在中東攪屎的,東岸人自然也會玩這一招。

離開塞拉萊港後,「第烏商人」號還分別去了巴林島及波斯的阿巴斯港,做了兩筆交易,然後才匆忙離開,趕在截止時間之前開往了第烏港。

第烏港對「第烏商人」號蒸汽輪船的來訪十分熱情,對隨船帶來的武器彈葯和機械設備更是愛不釋手。成功展界後,第烏、淺島兩縣的土地大大增加,建立一些基礎的農產品加工廠的時機已經成熟。尤其是那批紡織、印染設備,更是第烏管委會最看重的,他們已經計劃好了,從印度人那里購買棉布、棉紗,然後在第烏、淺島兩縣織布並印染,產出的便是市場需求量很大的高級染色布、印花布,這對於地方政府的財政幫助非常大。

第烏管委會雖然目前尚未向本土繳納「貢金」——相比較而言,遠東的登萊每年繳納一百五十萬圓稅款,寧紹每年繳納三百萬圓稅款,新華夏島差不多也是同樣的數目——但以如今這么繁榮的勢頭,未來保不齊也要上繳大量的稅金,不提前做好准備,擴大財源和稅基怎么行?要知道,第烏管委會背靠龐大的印度市場,一億印度人的產能是十分驚人的,消費能力也非常強,海軍又做得這么到位,幫助他們攔住了大量的競爭對手,陸軍也在想辦法控制陸上商業路線,他們若是再做不好,當本土不會換人么?

第烏管委會,未來即便不用每年上貢幾百萬,但一百萬圓總不是問題吧?人家中國大陸那邊的寧紹、登萊怎么發展的,好好學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