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奉天府(二)(2 / 2)

廠房里此時有些忙。十多位洋人技師站在一旁指指點點,兩位通譯跑來跑去,熱得滿頭大汗。一群十七八歲的少年在洋人的指導下安裝機器,他們看起來非常專注,學得也很認真。但在外圍,有十幾個旗人子弟正端著胳膊閑站著,並未參與到這個過程中去。

馮瑜冷冷地瞥了他們一眼。那些個家伙也是機靈,一見知府來了,立刻跪地請安。那些正在安裝機器的少年聽見動靜後,也抖抖索索地跪了下來。倒是那些洋員技師們,一個個仍站在那里,並用驚奇的目光看著這一切。

馮瑜其實並不懂工業機器,但這並不妨礙他對這些東西的熱愛。同時他也深刻地認識到,新政就是要大辦工廠,大置機器,機器越多越好,生產能力越強越好。因此,在看到那些鍋爐、齒輪、連桿、鍛錘、冶煉爐後,他是真的非常興奮,非常開心,以至於先前進來時那點小小的不快都煙消雲散了。

這就是工業之美!東國人強大的奧秘,大概就在於此吧。如今我大清也學過來了,只要錢到位了,人才培養到位了,以大清的國力,還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真到了那時候,黃衣賊還能囂張得起來么?

馮瑜越想越開心,不住地捻須微笑。他也猜到自己可能想得有些簡單了,但覺得大體上應該不會錯的。東國人也沒有三頭六臂,也不是神仙,憑什么他們能做到的,我大清就做不到呢?沒這個道理的!

馮瑜隨後又通過翻譯與洋員技師聊了聊。得知這伙人除了領頭的幾個來自英吉利外,其余十個人都來自一個叫「德意志」的地方,之前都在當地工廠擔任工匠,被清國開出的高額薪水打動,於是便漂洋過海來了這里。

說實話,這些人的水平其實算不上多高明。他們中有人太過年輕,明顯經驗不夠豐富,有人文化水平太低,看樣子說話都不利索,有人年紀太大了,眼睛不是很好使,明顯是過來賺最後一票的。總之一句話,這些人的水平很一般,即便在歐羅巴當地可能都不是什么技術出眾的人物,英吉利人吹噓的「祖師級的工匠」完全就是忽悠人的。也就領頭的那幾個英吉利技師看起來還算可以,至少有在工廠長期工作的經驗,不是那種不學無術之輩。聽下面人匯報,之前的設備安裝調試一直是這些人在做,已經調試好的一台鍋爐已經試車過了,一切正常,這說明他們還是有點水平的。

馮瑜與他們說話時是比較和顏悅色的。即便這個團隊中充斥著不少濫竽充數的人——要知道,清廷可是為他們支付了高薪——但整體水平還是足以勝任的,下面人如果機靈點的話,還是可以從他們那里學到許多東西的,這就足夠了。唯一讓人不太爽的,大概就是那些個旗人子弟,到底怎么回事?安裝、調試設備時也不知道搭把手,就那么端著胳膊矗在外圍,一個個談笑風生的,這薪水是這么好領的嗎?反觀那些漢人子弟,都是在城外挑選的機靈聰慧之輩,很多人可能都不識字,但一個個學得很認真,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來之不易的機會,是一個可能會極大改變他們命運的機會,他們絕對不會放棄!

有了這個認知,馮瑜馮大人就感到有些糟心了。這廠子是旗人集資投的,結果除了幾個重要管理崗位是旗人在干著之外,其余不甚重要的管理崗及大部分工人學徒都是漢人,這簡直讓他馮某人不知道該說什么好。旗人,寧願喝酒、打獵、練拳、耍大刀,也不願意來學習機器操縱之術,也不願意好生經營廠子,那么問題就來了,這個馬車廠到底是為誰開的?若是廠里這些漢人日後都走了,這廠子還能運轉得起來嗎?怕是連一個減震彈簧都拉不出來了吧?那樣又和關門何異?

到最後都他娘的便宜了漢人!馮大人有些小小的郁悶。旗人出錢幫助漢人學習技術,這事情怎么想怎么覺得窩心,但目前偏偏還就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而且不光他們豐奉天如此,全國各省其實都差不多吧?

想到這里,馮瑜突然興致大減,沒有繼續參觀下去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