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雞鹿鄉(2 / 2)

這些個定居點,在充足的資金、技術和人力支持下,大概需要三年時間初步建成,並穩定提供糧食、水果、肉類及部分生活用品,減少過路軍隊的後勤成本。而我們從這些定居點的設置也可以看出,東岸人現在握有了極大的戰略主動權,他們可以隨意選擇地點,通過安第斯山中間那些低矮的隘口,進入到智利谷地之中。由於智利地形狹長,首尾溝通不便,很容易就會被東岸人攔腰搞成數截,最終導致全線潰敗。

目前西班牙人尚未知曉東岸人在這邊的大動作(又是定居點,又是水庫,又是公路什么的),這得歸功於對當地原西班牙殖民城鎮居民的大遷移政策,讓他們傳遞消息變得困難。不過山西的那些人心里應該也有數,安第斯山隘口那么多,東岸人要是不利用那就太不可思議了。其實也不用擔心什么啦,沒打過來日子照常過,打過來了就直接投降,大不了被搜刮點財貨罷了,多大點事啊!

不過東岸人這些年對梅斯蒂索人的「殘酷政策」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南美社會的中堅是什么?既不是印第安人,也不是土生白人或半島人,而是梅斯蒂索人,即西班牙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後裔。這些人一般擔任軍官、士兵、中小商人、中下級官員、小庄園主、手工業者、企業管理層等等,是純血白人統治廣大印第安人的觸手,是社會的運營者,是白人統治的根基。他們原本還對東岸抱有幻想,但在冷眼旁觀這么多年後,他們已經明白了,東岸人的計劃里沒有他們的位置,就像沒有印第安人的位置一樣,他們最終的下場都是被放逐,非常凄慘。

因此,梅斯蒂索人有充分的理由反抗東岸人的侵略和統治。對於這一點,東岸軍部的參謀們也是有深刻的認知的。只不過,這些自負的軍人們根本沒把他們的潛在反抗情緒放在眼里。在他們看來,反抗可能不是什么壞事,殺就是了!還額外給了他們賺取軍功的機會,簡直不要太美。

目前東岸陸軍已經有相當部分開赴到安第斯山東麓的幾個基地了。好吧,其實真的沒多少人,主要是新組建的第七、第八兩個架子團。這兩個團一個駐扎在安山縣雞鹿鄉,一個駐扎在更北邊的場園鄉,一邊補充兵員、器械,一邊展開刻苦的訓練,以期在未來戰爭爆發後,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

今天新當選的全國武裝力量總參謀長丁震中將前來視察,因此第七混成團全團基本都拉了出來,在操場上舉行了一次小規模的閱兵。一同參加閱兵的還有兩支特殊的部隊,一支是由三千多名梅斯蒂索人組成的部隊,他們都是從收編的原西班牙殖民軍隊官兵中挑選的,裝備、軍服都是典型的西班牙式的,用來做東岸軍隊的陪練,以提早熟悉對手的情況。另外一支部隊的規模只有兩千多人,基本都是流亡到東岸的法國胡格諾教徒。他們同樣是陪練,器械、旗號、服裝都是法式,被要求平時對話盡量不要用漢語,吃的也是法式食物,甚至就連他們居住的營房都是典型的法國風格的建築。陸軍部為了給子弟兵們提前熟悉情況,可真是操碎了心了!

雞鹿軍事基地位於山區,這也是特地挑選的。一是離智利近,出兵的話方便,二則是模擬意大利北部的地理環境。那邊屬於阿爾卑斯山區,地形、海拔與軍事基地附近差不太多,未來國內往歐洲送的補充兵,都得在雞鹿軍事基地先行訓練半年以上,待他們熟悉了山地的環境,對山地作戰的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再裝船送到歐洲,補充那鷹巢要塞那邊的士兵缺額。

丁震對陸軍這般煞有介事的訓練不是很感冒。不過考慮到海軍也在火地島附近進行訓練,以提前適應風高浪急的北大西洋環境,他也就沒再說什么。說白了,東岸承平幾十年了,雖然軍隊的日常訓練一直都是高標准、嚴要求,器械、裝備也都是最先進的,但究竟會打成什么樣,誰心里都沒底。打仗,究竟靠的還是人!事先多適應適應,把准備工作做到極致,不是什么壞事。

不就是多花點錢嘛。能用錢解決的事,那還叫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