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狩獵之國(十九)(2 / 2)

就在今年三月份,巴拉圭的西班牙人組織了一次被稱為「秋季攻勢」的行動。行動的目的是摧毀東岸人越境設立的村庄、集鎮,驅逐拓荒東岸人口,遏制東岸人的侵略行為。計劃其實挺不錯的,准備也十分充足,奈何亞松森有內鬼通風報信,東岸人提前得到了消息,直接從河西、武平、沙溝、山茶、感義、伊瓜蘇六縣調集了大量保安團民兵,悄悄渡河,給了西班牙人一記迎頭痛擊。

戰斗發生在新設立的磚廟鄉以東地帶。五千多名東岸民兵大戰三千多名西班牙士兵,結果是西班牙人軍潰,死傷超過千人,余者盡數被俘虜。這兩千多俘虜,除了少數被人用錢贖了回去之外,大部分都被集中送往了洛陽府以西的山區開采銅礦、鉛礦、鎢礦去了,下場怕是不會太好。

而在經歷了這場意料之外的慘敗之後,亞松森的西班牙人立刻就慫了。他們開始裝死,開始對東岸人在野外的各種殖民活動視而不見,正所謂眼不見心不煩,倒也不失為逃避現實的妙招。只不過,他們這樣一來,野外基本就屬於完全放棄了。尤其是那些被傳教士們花了兩百年時間才陸陸續續歸化的瓜拉尼印第安人,如今正面臨著東岸人的大肆掠奪。

毫無疑問,東岸人是比當初的聖保羅旗隊還要凶殘的捕奴者。聖保羅旗隊歷史上幾次被巴拉圭的瓜拉尼人打得全軍覆沒,但那是他們勞師遠征,對困難也准備不足。但東岸陸軍士兵和民兵們可不是那些像強盜更多過軍人的聖保羅捕奴者能比的,他們有槍有炮,有騎兵有後勤部隊,打起還在用著火繩槍的瓜拉尼人那叫一個得心應手。

根據最近半年的統計,光活躍在洛明鐵路建設工地上的巴拉圭瓜拉尼人就超過了一萬,更別提那些活躍在國營礦場、林場、農場里數量更多的瓜拉尼人了。他們兢兢業業地為東岸人生產著各種財富,以換取「贖罪」的機會。而一旦「贖罪」成功,他們便有了機會前往南部非洲的黃黑分界線,以自由民的身份加入其中某一股勢力,也算是不錯的歸宿了,雖然他們壓根就不想離開新大陸。

如今蒙澤縣南部就有超過四千名瓜拉尼人在做苦工。他們的任務是修建河堤與水庫。汴河(巴拉那河)的水位季節性變化太大了,如果不好好修建水利設施的話,那么這一大票沿河設立的定居點就永遠不得安生,保不齊哪天就被滔天的洪水給淹沒了。但反過來講,如果斥巨資修建高大、堅固的沿河防洪大堤(大堤還可以作為陸上交通干線使用),並在兩邊修建大量的人工水庫蓄水,仿效當年烏江之畔的「鬃崗」農業模式的話,那么汴河就能變害為利,給沿河的百姓們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好處。

以前東岸人是沒這個人手,現在好了,巴拉圭有幾十萬勞動力存在著,即便按政策未來都要將其趕出新大陸,但在這些人離開之前發揮一下作用,也是可以的嘛。再陰暗點講,巴拉圭幾十萬人,再算上其他地方的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這數目簡直多到嚇人。東岸人,真的有足夠的船只來運他們離開嗎?黃黑分界線那邊短時間內真的有能力吃下這么多人口嗎?恐怕未必吧!

因此,一件有些難以宣之於口但大家卻都心領神會的事情就是,在這段時間內盡量多搞大工程,不要怕錢不夠——不夠可以印鈔票嘛,反正東岸已經是信用貨幣時代了——要搞大搞特搞,搞一些以前不敢弄的百年工程,並通過這些過程多「消耗」一些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這些工程,難度大,環境惡劣,死人是難以避免的,有時候一場傳染病暴發就可能躺下數百人乃至上千人,純粹用東岸老百姓來消耗,實在有些舍不得,而印第安人似乎是一個良好的替代品。

蒙澤縣的治水工程就是這個思路下的產物。如今河堤上除了四千多瓜拉尼人之外,還有超過1500名東岸百姓在勞作著,不過他們的活較輕,也相對安全,和印第安人自然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而建設者一多,圍繞著他們做生意的人自然也多了起來,其中最突出的無疑就是做餐飲生意的了,這會黎鵬正坐著的這家蒼蠅館子就是其中之一。

「蒙澤縣沃野千里,魚米之鄉的潛力很大。如今唯一的阻礙,大概就是時不時發一下的洪水了。」黎鵬和幾位前來采訪的記者一邊吃喝一邊閑聊,只聽他說道:「只要這個投資兩百萬法幣的治水工程(含防洪大堤、提水站、港閘、多個水庫以及蛛網般的灌溉水渠等內容)能夠如此完工,全縣的經濟就能迎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啊。今後,別說吃這鱈魚球了,就是吃金槍魚又算得了什么!」

「這話也對也不對。」另外一位記者說道:「靠農業發不了財的。糧食生產那么多,價格肯定暴跌,那還搞毛哦。真要是到了種糧食越多虧得越厲害的地步,誰還傻乎乎去搞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啊。」

「嘿嘿,老齊,這就是你不懂了。」黎鵬立刻笑嘻嘻地反駁道:「你這話若擱以往,自然是沒錯的。可現在是什么時候?最近兩年糧食價格沒有繼續下跌,你以為是什么原因?還不是歐陸戰爭加歉收,海外需求量大增的緣故!如今眼看著歐陸戰事又要再起,咱們國家這糧價啊,跌不了的,可能還會有所上漲。嘿嘿,想不到歐洲人打生打死,反倒拉了我們的農業一把。為這事,就該浮一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