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戰前的經濟繁榮(三)(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1701年3月16日,交河港,晴。

信使班輪公司的客貨兩用船已經停在這里好幾天了,為的是等待從熱河那邊運輸來的一批日用品,包括成衣、鞋靴、毛毯、家用器皿等,多達一百多種,但總價值才不過區區數萬圓,其實都是一些很零碎的東西,但又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

熱河是東岸人的稱呼,葡萄牙人稱之為熱基蒂尼奧尼亞河,是一條發源於團結河地區南部的河流,水量豐沛,比降較大,不是很利於航行,但非常利於發電,當然目前還沒到修水電站這一步。

按照幾十年前東岸人與葡萄牙人之間的協議,兩國以交河港(塞古魯港)為界。協議簽署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東岸人都遵守著協議,並未如同他們在其他地方所在的那樣,拼了命地越界墾殖,蠶食人家領土。這其中的原因,一言難盡,甚為復雜,但大體上脫不掉整個交河地區較為貧窮,沒有向北擴張的動力,以及時任領導較為保守,政策上不怎么支持這兩大因素。

不過沒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變的。在經歷了多年的發展之後,作為帆船時代非洲與東岸的貿易節點,交河港也算是積攢了不少資本了。而且,本地的熱帶農業也在年復一年的經營之下日漸成熟,土地資源被大量開發,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位於交河以北、熱河以南的那片肥沃的土地,並第一次開始了越境墾殖活動。

葡萄牙人來得要比東岸人早一些,但他們人數較少,在東岸人大舉渡河北上之前,他們只在靠近東岸邊境的地方設立了一座城鎮,即恩納波利斯市(eunapolis)。該市以農業和伐木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同時還駐扎著一小支軍隊,純粹就是一個為了劃分兩國邊境而強行設立的定居點罷了。

毋庸置疑,這種強行設置的定居點自然不受人們的歡迎了,以至於城市設立十年後,才有了堪堪五百人,幾乎就要維持不住。若不是法王路易十四那個家伙胡來,搞得胡格諾教徒在法蘭西混不下去,不得不出逃海外的話——很多人坐船來到了巴西——恩納波利斯這種城市的人口根本不可能達到如今的三千,永遠不可能!

而在恩納波利斯這種強行設置的城市之外,自發形成的定居點和村子卻非常之多。這些村鎮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東岸人與葡萄牙人混居。好吧,說與葡萄牙人混居可能有些不對,事實上是與伊比利亞「新教徒」(非信仰新教的基督徒,特指改信了天主教的猶太人)、法蘭西胡格諾教徒和葡萄牙人混居,前兩者的數量還要更多一些。

混居百姓的文化融合其實很有意思,凸顯了如今東岸在美洲大陸的強勢。根據交河地區行署派員秘密調查顯示,總計160余個村子和四個大型定居點絕大多數都以漢語為主流用語,原因是他們的經濟活動主要面向南邊的交河、柳陳二縣,不學習漢語簡直就沒法做生意,因此漢語一躍成為了當地最流行的語言。

混居地帶的四個大型定居點分別是金滿鄉(位於後世聖克魯斯·卡布拉里亞小鎮附近,此地有一條略有些淤塞的小港)、輪台鄉(位於後世阿爾梅納拉小城附近)、弓月鄉(位於後世聖瑪利亞·德·薩爾托小鎮附近)和伊西鄉(位於後世貝爾蒙蒂小鎮附近,這里同樣有一個只能通航小船的半淤塞港口)。這四個定居點總共居住著超過一萬人,經濟上以農產品的深加工和手工業為主,商品一開始是賣給南邊的交河、柳城二縣,後來隨著在交河港停靠的外國客商發現了這些廉價「金礦」,這些零碎的小商品又慢慢開始走向世界其他地方,給地方經濟帶來了不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