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另**君(二)(2 / 2)

政治改革主要是要求他們成立現代政體,重要用留學東岸的官員。目前的奧斯曼帝國的體制,可以說是一個奇怪的混合體。在沿海商業繁盛的城市,如伊斯坦布爾、士麥那、雅典、薩洛尼卡等地,他們成立了許多仿效西歐和東岸的政府機構,政體比較現代化,說是現代政體並不為過。然後在人口較多的腹地城市,則是標准的封建政體,謝赫、巴依等地方上的老爺們把持農村,帕夏、總督們控制城市,雙方共治,有點像中國古代王朝的統治模式——其實任何一個中央集權的王朝,基本都是這個套路。

而在西部和北部,大量附庸的封地領主們統治著地方,奧斯曼中央政府在核心城市或戰略要地派駐官員和軍隊,但不會參與過多事務,基本除了收取貢金以外什么也不管。這其實就是歐洲中世紀國王與封臣的統治模式,撐死了奧斯曼的蘇丹比那些國王們更進一步,可以把軍隊駐扎到他們的封地上罷了。

在安納托利亞高原中東部及阿拉伯半島,則還是愚昧的部落時代。奧斯曼人的統治僅限於巴格達這類大城市,沙漠里的游牧民們居無定所,很多時候稅都不交,時不時還反抗一下中央的統治。山區土耳其人(庫爾德人)也大差不離,愚昧、野蠻,沒有國家和民族觀念,只有部落觀念。

這樣一個復雜和龐大的國家,奧斯曼人修修補補維持到現在,也真的挺不容易的。宗教紛爭、民族歧視、部落仇殺,地區發展不平衡,政治權利不對等,哎呀,奧斯曼帝國怎么還沒爆炸?

東岸人也不奢望在奧斯曼帝國全國搞政改了,那不現實,也容易出亂子。他們的想法,是在經濟發達的白海(愛琴海)沿海城市搞改革,裁汰庸碌的舊官員,建立全新的機構,改進施政效率,提高政府收入(這一點很重要)。而新式政府機構自然需要大批量的新式官員,他們從哪里來呢?答對了,自然是東岸來培養了,為此,東岸政府願意為奧斯曼帝國特別開辦一個官員速成培訓班,學習出眾的還有豐厚的獎學金可拿。

金融開放就是收購奧斯曼帝國傳統的銀行,並將其發揚光大。那些個金融機構,早就因為戰爭被帝國政府折騰得半死不活,很多甚至已經關門倒閉,東岸人願意接手也不是什么壞事。奧斯曼帝國的商人可以拿到一筆出售費用,這些金融機構也可以起死回生,儲戶們的資金也能多多少少保全一部分,多贏,多好!

另外,因為綠教教義不允許靠利息賺錢,故奧斯曼帝國需要給東資金融機構特別豁免,以便他們在奧斯曼全境開展金融服務,為奧斯曼帝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商業合作的范疇就更廣闊了,包括降低關稅、特許經營權等等,總之中心思想就是擴大東岸商品在奧斯曼帝國的市場份額(蘇日安這個份額比例已經很大了),並大力排斥來自西歐諸國的商品。

奧斯曼帝國不得因為需要保護國內手工業等理由而對東岸商品實行配額限制,也不得對東岸公司或商人攤派各種亂七八糟的費用。為保障這種情況,奧斯曼帝國需設立一家特別的仲裁機構,盡最大努力維護良好的商業秩序。如仲裁機構作出了不利於東岸公司的判決,那么東岸政府有權進行懲罰,包括但不限於中止貸款等等,且奧斯曼帝國政府不得進行任何報復行為。

軍事領域的合作與官員培訓差不多,且在奧斯曼軍中已經實行很多年了。這批人俗稱「留學系」,與加尼沙里軍團、斯帕西軍團出身的軍官一樣,是軍中的一個派系,只不過目前力量還比較弱,局限於中低級軍官,形不成氣候罷了。

今後,奧斯曼帝國需要增派青年軍官甚至是少年幼童到東岸學習軍事,名額最好擴大至原來的三倍。東岸政府承諾不收取任何費用,並給予他們全額獎學金,創造最好的環境供他們學習,以在未來報銷——錯別字,劃掉,報效——祖國。

當然吳翼飛曾經建議赫拉伯里成功後組建一支新軍,並將其軍官分批派往東岸留學,這將大大鞏固他的權力。畢竟,目前支持他的軍閥們都各有盤算,現在是盟友,未來爭權奪利時還是盟友嗎?很難說的。不過赫拉伯里在此事上一味推脫,很顯然不願意把軍權交到別人手中,這是軍閥的本能,吳翼飛也能理解。

其他的條件也有不少,但不痛不癢,沒有太多爭議。唯有這四大條,赫拉伯里看得額頭青筋直露,簽訂密約時手都在發抖。但沒辦法,已經上了賊船了,這會想下也已經晚了,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只希望自己這一搏能夠成功吧。與東岸人簽訂的密約,短時間內還不會讓太多人知道,以後再想辦法慢慢討價還價。

一定有辦法可以解決的!赫拉伯里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