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2033 字 2021-01-18

謝遷直接把自己的要求提出來後,自己都覺得老臉有些擱不住。<〔〈(<{

要不是實在沒辦法,弘治皇帝那邊又催得緊,他實在不想在一些大事上請教沈溪,那豈不意味著,他在做事能力上還不如一個十幾歲的小娃娃?

「謝閣老盡可直言。」沈溪恭恭敬敬說道。

讓謝遷自己把麻煩說出來,這不符合其性格,他板著臉甩給沈溪一個奏本,道:「自己看吧!」

第一個奏本,是三邊抱怨軍糧不足。

入冬後,朝廷以京城周邊大雪為借口,屢屢延誤送糧到三邊,使得邊軍將士滿腹怨言。

里面夾著一張票擬,正是謝遷擬寫:「交有司衙門酌情處置。」

沈溪心想,難怪弘治皇帝會直接把票擬打回來……既然是交有司衙門處置,你這寫了票擬跟沒寫有什么區別?

皇帝是要你拿出具體的對策,而不是讓你推諉和敷衍。

「你怎么看?」

謝遷看了沈溪一眼,這才想起來忘了把之前的票擬抽出來,老臉一紅,心說這下讓沈溪見識到自己的「無能」了。

沈溪卻裝作什么都沒看到,低著頭道:「入冬後,大雪的確阻隔了道路,但最關鍵的原因……還是朝廷缺糧吧?」

謝遷黑著臉道:「這還用你說?這幾年邊關用兵不斷,地方災情頻,朝廷錢糧調度一向吃緊,你小子別拿這樣的理由來搪塞。」

「學生並未搪塞。」

沈溪搖搖頭道,「既然朝廷缺糧,就算把此奏本送到戶部或者兵部,他們仍舊要請示陛下,何必多此一舉?」

這下謝遷無話可說,仔細想想的確是這么回事。

弘治皇帝不滿意他的票擬,是想向他征詢對策,而不是讓他跟別人一樣推卸責任。謝遷問道:「那你有何良策。」

沈溪道:「既然邊關如今暫且安定,之前學生建議還兵入民,為何不借此向陛下提請?」

「這……有何區別?」謝遷疑惑不解道,「若把士兵悉數裁撤,屯田尚需一年才可見效,一則遠水救不了近火,再者沒了戍邊的官兵,斯時北方狄夷殺來,當如何?」

沈溪認真解釋:「裁撤的只是冗余兵馬,真正的精兵自然要保留。如今韃靼內斗,自顧不暇,豈有時間入侵我大明疆土?正好趁著眼下這喘息之良機,精兵簡政,部分官兵解甲歸田,其余則可以組織成為建築隊伍,修繕長城關隘,同時維護三邊的官道以及渡口暢通,如此便可做到幾方都不延誤。」

謝遷琢磨了一下,還是有些不明所以:「如你所言,眼下這奏本,該如何票擬?」

沈溪道:「如今三邊糧草不濟,若是朝廷從中樞調撥錢糧,時間上恐來不及,要是邊關將士不滿進而嘩變,那就不美了。不若派人前往關中,以高出市價三成並減免明年稅賦為餌向地方商賈買糧,只需把交貨地點設定在邊關即暫解三邊缺糧之困。」

「此舉恐有不妥……」

謝遷皺眉,他沒覺得沈溪這建議有什么好的。

沈溪無奈搖頭,謝遷到底缺了實干的才能,看不清楚這奏本背後蘊含的深意。

三邊真的缺糧嗎?

去年戰事結束後,三邊受到的犒賞可不少,問題其實出在朝中的蛀蟲以及邊關的將領身上,他們把這些獎勵給私吞了,廣大的低層將士沒有從中受益,再加上往年的糧餉也大多被人貪墨,於是下面的官兵鬧情緒不干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把朝廷以及邊關涉嫌「漂沒」糧餉的官員清洗一遍,所欠錢糧自然就可以補上。但如此牽涉太大,到時候不僅邊關那些巡撫、總兵、游擊等官員一個跑不了,恐怕連外戚張氏兄弟也都要吃掛落。為保持朝局穩定,弘治皇帝肯定不允許這么干。

既然這條路走不通,就只能另外想辦法。

為平息民怨,必須要讓邊關將士看到朝廷有所作為,而努力調度糧食准備把歷年的虧空補上是最直觀的表現,這樣三軍將士情緒就會暫時穩定下來。

與此同時,就是裁撤兵馬,一部分邊軍將士安排到地方屯田,一部分驅使修築城牆和築路,等於是把心懷不滿的將士給拆散,一旦人分散開了就不怕他們鬧事,所欠錢糧又可以多拖延一段時間。

沈溪這招可說極為陰損,並不能根本性解決問題,而是想辦法先給將士們吃定心丸,然後再繼續拖欠。

當然沈溪不能把話說得太過明顯,不然正直的謝遷絕對不會采納他這建議。沈溪道:「閣老何不試試看,或許陛下會同意呢?」

謝遷想了想,暫時沒別的好辦法,只好先按沈溪所言,把票擬寫好。

接下來第二份奏本,是御史楊英彈劾馬文升等一眾老臣,說他們年老體邁,無法任事,導致有司衙門積壓公務嚴重。

這種彈劾的奏本,內閣一向的規矩是不管不問,連票擬也不用寫,直接交由皇帝定奪。誰被彈劾,誰主動遞交辭呈,皇帝若是采納彈劾意見,就會准許乞老歸田,若是皇帝不采納,就會駁回,繼續對老臣加以重用。

還有一種做法,就是皇帝留中不。說白了就是皇帝要好好考慮一下,或者是皇帝不作為。

但這次,謝遷把彈劾馬文升等老臣的奏本遞上去,弘治皇帝卻給直接打了回來,意思很明顯,朕要問問內閣的意思,到底應不應該撤換馬文升等一眾老臣。

馬文升今年七十有五,隨著年齡增大,已經沒有了以往的精明強干,處理公務顯得拖拖拉拉,導致整個吏部的運轉都減慢了節奏,大量人事任免和升遷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結果,怨言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