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2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694 字 2021-01-18

「大人,城里好像有人追出來了,如何應對?」荊越勒轉馬頭,到了沈溪的馬車旁,朝車窗位置說了一句。

沈溪從窗口往外看了看,果然城門方向有快馬跟隨而出,只有區區兩騎。沈溪道:「叫人攔下,問明情由,過來通稟!」

「是,大人。」

荊越親自帶人前去,過了半晌,荊越重新騎馬追上來,「大人,是泉州府衙的人,他們說吳知府在府衙為您設宴接風,不明白您為何突然出城。」

沈溪道:「某統兵在外,一切以軍務優先,不得滋擾地方派人去知會一聲,就說本官謝過吳知府好意,但平匪之事刻不容緩,本官時刻留意泉州地方匪患,一有變化,隨時出兵鎮壓,決不留情!」

荊越莫名其妙:「大人,之前不是說過了嗎,這泉州地方根本就沒有大批盜匪,為何」

沈溪冷目相向。

荊越缺乏政治頭腦,其實沈溪說這番話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說明泉州地方有匪患,而是警告吳晟別動歪腦筋,三軍不是不敢對泉州地方官府動手,真要觸怒沈溪,只要一句「平匪」,他就能接管地方防務,隨便說一句吳晟跟匪寇有牽連,來個先斬後奏,地方官府根本就沒有反抗的余地。

「照本官的話去通傳!」沈溪道。

「是,大人。」

荊越悻悻而去,跟在沈溪身邊越久他越現腦子不夠用,好在沈溪現在跟他一樣,一門心思建功立業,荊越也就省去動腦子想這么做有何意義。

沈溪當晚駐扎在刺桐港,一方面是將海6兩路人馬集合一起,避免船隊和6路兵馬分散,同時以防不測。

但這種不測,只是沈溪心懷警惕。

以吳晟那年邁體衰的模樣,動一點歪心思恭維一番,讓沈溪與他一同聯名上奏尚可,鼓動士紳百姓與官軍對抗他卻如何也不敢。

但就算吳晟沒膽,沈溪也要防備別人可能會借機挑唆生事,這里是張濂余黨所在的地方,當初沈溪懲辦的只有張濂,與張濂利益相關的人不在少數。

當晚,沈溪在中軍大帳秉燭看公文,有人通報,說「蔡鎮守」派人來見。

「蔡鎮守?」

沈溪仔細想了想,才想起所謂的「蔡鎮守」是永寧衛鎮守太監蔡林。

當初沈溪奉旨南下,從泉州府返鄉後不久又從汀州殺了個馬槍,利用泉州衛指揮使王禾的兵馬,將知府張濂等人拿下,蔡林那會兒還眼巴巴跑來幫張濂脫罪。後來沈溪才知曉,蔡太監根本不是幫張濂說話,而是怕惹火燒身,在被沈溪威逼利誘後,蔡太監立即倒向沈溪,甚至在張濂的罪狀上畫押坐實,落井下石。

在那以後,王禾高升去了湖廣都指揮使司擔任都指揮同知,前途不可限量,蔡林則憋屈得緊,他一個老太監,大字不識一個,再加上與佛郎機人一戰中永寧衛根本未出兵,寸功未得,以至於蔡林現在還窩在永寧衛這偏僻之地。

蔡林來給沈溪送禮,一方面是為了表示親近,二來則是想讓沈溪幫忙,讓他可以調京城,或者是去一些相對富庶的地方。

「大人,信使在外面,要不要接見?」

荊越請示道,此時沈溪正在看蔡林的來信。

蔡林不敢親自來見沈溪,這跟當初他急著到泉州衛聲討沈溪時的態度截然不同。

那時蔡太監把沈溪當作是一個亂來的毛頭小子,站在一個上官的立場上想治沈溪的罪。可現在情況卻截然相反,沈溪變成了上官,對於上官途經自己的鎮守地,蔡太監不敢擅離職守避免被人做文章,只能眼巴巴寫信來,順帶送上「薄禮」,以求能得到沈溪賜見。

就算沈溪不見,也希望請沈溪這個「故人」幫他多美言幾句。

沈溪看完信後微微搖頭。蔡林識字不多,寫不出完整的信函,只有請人按照他的轉述寫成,如此這種信就不再是普通的私人信件,而成為公函蔡林怎么敢在公函中公然提到行賄和請托之事?

「信使不見罷!」

沈溪吩咐道,「讓信使替本官帶一句話去,告之蔡鎮守,朝廷體念他鎮守一方的辛苦,本官平息東南匪寇之日,將在功勞簿上記他一筆。」

空頭許諾,沈溪並沒說得多詳細,功勞簿上的一筆,似乎很重要,但不過是隨手為之。沿途衛所長官和鎮守太監,人人有份,均不落空。(未完待續。)

里面小說更新度快、廣告少、章節完整、破防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