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一六章 無處安置(第二更)(2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618 字 2021-01-18

既然把沈溪調回東宮有一定難度,不如跟內閣輔和吏部尚書談論一下沈溪的安置問題,看看哪個老家伙已經無法在自己的職位上待著,讓沈溪頂上去。

等劉健和馬文升互相恭敬問候,相互攙扶走進乾清宮,朱祐樘不由一嘆,其實朝中最適合退下來的兩個老家伙,不正是眼前這兩位?

馬文升今年已經七十七歲,劉健雖然年輕一些,但也是年過古稀,兩個加起來都快一百五十歲的老家伙,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要不是他這個當皇帝的需要這二位的聲望來完成朝政的新老交替,這兩位請辭多次,他早就准允了。

朱祐樘見到二人時,已在心中有了決定,不能在這二位面前提及要撤換老臣的意思,先問問有沒有官位空缺,或者聽聽他們的意見,能把沈溪安排到怎樣的職位上。

「老臣參見陛下!」

無一例外,劉健和馬文升都以「老臣」自稱,也不能說他們「認老」,本來就很老邁,尤其古人生活條件艱苦,尤其顯老。

朱祐樘雖在病榻上,但還是連忙俯身抬手:「二位卿家請起,賜座!」

老臣覲見,如果是私下請教性質的覲見,皇帝都是要賜座的,這也算是劉健和馬文升的特權。

之前梁儲來,就算皇帝信任梁儲,也沒賜座的意思,關鍵在於梁儲沒到五十歲,在朱祐樘看來已經很「年輕」,皇帝若給梁儲賜座,梁儲或許還覺得並非是皇帝的禮遇,而是對他的一種輕視。

劉健和馬文升走了一路,這會兒都有些疲憊不堪,能有座位坐下自然最好,他們謝過恩,這才在值守太監搬來的椅子上坐下,不過坐姿都很恭敬,不敢在皇帝面前露出輕松的神態,這也是表明,他們雖然年老,但對朝局依然關切。

朱祐樘不等二人問,直接道:「朕召二位卿家前來,主要有三件事需要請教一二!」

劉健和馬文升聽了不由心里怵,一次說三件事,每件事如果按照談論半個時辰來算,那就需要一個半時辰。

這會兒已經是下午酉時三刻,也就是說,談完事情至少要上更,回家後可能已是二更天,已是一把老骨頭,怎么經得起這種折騰?

朱祐樘似乎也意識到這問題,補充道:「二位卿家,朕長話短說,第一件事,是關於西北戰事……」

上來就說「長話短說」,可一旦涉及到西北,那事就小不了。

好在之前西北的事情已經交待得很清楚,後勤補給由戶部尚書韓文負責,前線領兵打仗交由劉大夏指揮,各鎮總兵官、將領皆都需要聽從調令,而負責統籌錢糧以及後方策應的是被弘治皇帝寄予厚望的保國公朱暉。

朝廷這邊制定大戰略的則是由內閣三位閣臣、英國公張懋、吏部尚書馬文升組成的智囊團。

看似配備強大,但其實是個空殼子。

誰都知道朱暉去西北只能扯後腿,劉健和李東陽這會兒也是干幾天休息幾天,再加上劉健和李東陽本就不知兵,拿不出建設性的意見。而張懋則屬於老滑頭,只要不讓他出力怎么都行,張懋適合當一個穩定人心的掌兵人,而不適合制定戰略。

至於馬文升,或許有心幫助劉大夏,可惜他確實年老體邁,精力無法兼顧。

這就造成一種結果,看似強大的戰略、後勤、智囊團,真正涉及到具體戰事,就是謝遷在後面負責制定戰略方針,韓文負責征調錢糧,劉大夏負責帶兵打仗。

這是個鐵三角。

劉大夏弘治十三年打了大勝仗,可他在領兵上不能說有多雄韜偉略,最多是中規中矩;謝遷對軍事的了解,只能說是讀過幾本兵書,但實際應用則是一抹黑,他這會兒還在等沈溪回京給他出謀劃策。

韓文相對靠譜一些,不過韓文於弘治十六年剛接替秦紘擔任戶部尚書,此時他對新職位還有些陌生,又是第一次負責這么大規模戰事的錢糧調度,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ps:第二更到!

天子求訂閱、打賞、推薦票和月票鼓勵,謝謝大家的支持!(未完待續。)

:訪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