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1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827 字 2021-01-18

就在劉大夏退守寧武關時,沈溪基本完成居庸關內的補給,籌集到八十門火炮,外加佛郎機手銃九百四十八支和老式的兩頭銃、夾靶銃一千五百多把,還有四十多車火葯,然後帶上之前朝廷配備的糧草物資,准備出前往大同鎮。≠

目前劉大夏的目標是寧武關,而沈溪領援兵馳援大同鎮駐地大同府,看起來兩人會師的可能性很大。

但其實上,劉大夏正密切關注韃靼人的動向,一旦之前出現在嵐縣的韃靼兵馬掉頭向西攻打鎮西衛或者兵進兩嶺關、天門關,劉大夏就會相應作出變動,而沈溪前進途中若遭遇韃靼兵馬,也會改變目的地。

很多時候,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快,沈溪正是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才沒有貿然出兵,況且如今隨軍部將,胡嵩躍和劉序等京營把總,正在跟他扯皮,討要犒賞。

這些人在沈溪進駐居庸關後消停了幾天,但聽說沈溪准備出塞西進後,又開始給沈溪找麻煩。

但凡沈溪升帳議事,這些人總會在中軍大帳跟沈溪提及賞錢,一個個態度堅決,聲明沈溪不給犒賞,堅決不出關。

沈溪並沒有操之過急,其實胡嵩躍等人也察覺沈溪太過「淡定」,駐兵居庸關內過十天,朝廷連下兩道軍令前來催促,但沈溪就是不慌不忙。

胡嵩躍等人都感覺到這么拖下去非出問題不可,不但沈溪要遭殃,他們很可能也會被革職查辦,丟掉世襲的職位。

但既然之前已經跟下屬承諾過要從沈溪這里討要來犒賞,就這么半途而廢顯然不能令麾下官兵滿意,他們又不想讓自己丟面子,只好委托胡嵩躍當代表,跟沈溪進行最後的「談判」。

這次胡嵩躍態度軟化了許多,提出來的條件,僅僅是當初提出犒賞的三成,即軍中上下每名士兵拿到大約一貫錢的賞錢,外加軍官的額外犒賞,這次他們提請犒賞的數量大概是萬兩銀子。

胡嵩躍道:「大人,您別算了,末將替您算過,如今軍中差不多有三萬貫軍資和三千石糧食,正好下一部分,弟兄們手中有糧,還得到戰前犒賞,上了戰場自然干勁十足。等弟兄們建功立業,朝廷自然會下犒賞,到那時大人便不用擔心軍中錢糧不足!」

沈溪打量胡嵩躍,想一口唾沫吐過去……好么,軍中錢糧如此隱秘的事情,我以為只有我和軍中管理後勤物資的軍官才知道,沒想到你們這些著急分了「家當」當逃兵的家伙卻早就打聽得一清二楚。

我把犒賞下去,你們知道跟著我干活沒好處,遇到韃靼人還能指望你們去拼命?

沈溪本可以繼續回絕,但他覺得總這么拖下去也不是辦法,這中間需要有一個轉圜的余地。沈溪沉吟半響,道:「若將錢糧下,將士不肯為本官賣命,那又當如何?」

胡嵩躍握緊拳頭:「大人請放心,哪個兔崽子敢不效命,宰了他!刀斧手可不是吃素的!」

沈溪還想問,如果你自己當逃兵,刀斧手是否准備對你行刑?不過最後他還是忍住沒問,想了想又道:「若一次下太多錢糧,將士怠戰之心必然嚴重,不若如此,本官以居庸關為起點,宣府鎮為終點,沿途分五次下犒賞,每次犒賞乃是總犒賞的兩成,也就是每次每人大約兩百文錢,三斤糧食,等到宣府鎮後,所有犒賞便全部到將士手中,你意下如何?」

沈溪沒轍了,他現在這個主帥當得有點兒窩囊,完全不能做到上行下效,只好跟手底下這些京營把總扯皮。

如果能選擇的話,沈溪寧可帶居庸關內駐守的隆慶衛兵馬出征,李頻等人雖然也會出現京營將領的一些壞毛病,但大抵知道什么是軍令難違,不會明里暗里跟自己唱反調。

「大人,一次下,您省事,弟兄們干勁也更足,為何要分為五次?這路上下犒賞,是否會耽誤行程?」

胡嵩躍自然不會答應這種條件。

沈溪拿起桌上的公文,一副漠不關心的神色,道:「既不答應,那此事就此作罷,本官的條件擺在這兒,你回去跟你那些袍澤商議一下,再來跟本官回報!」

沈溪不肯妥協,胡嵩躍不敢對沈溪怎么樣,畢竟沈溪才是三軍主帥,而且還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利,雖然他自恃沈溪不敢拿他如何,但也不能做得太過分,否則沈溪大可動用隆慶衛的兵馬將他拿下,殺雞駭猴。

再說了,如今沈溪並沒有完全拒絕他們的條件,分五次錢的目的,是防止軍中將士領到犒賞後一旦遭遇戰事就當逃兵,情理上說得通。

胡嵩躍心想:「這條件不算苛刻,從居庸關到宣府鎮,總里程為三百里,其間要渡過無定河,翻越雞鳴山,這段路相對太平,等到了宣府鎮就能將五次犒賞拿齊,總算對下面的將士有所交待!」

胡嵩躍在心中權衡一下,終於還是采納了沈溪的提議,所以他回去跟其他將領商議時,自然而然地站在了沈溪一方。

劉序等人雖然有所不滿,但他們也怕沈溪把他們不聽號令的事情上報朝廷,只能暫且做出妥協,兩邊在「友好氛圍」下達成諒解備忘錄。

沈溪以下第一次犒賞作為條件,三軍將士終於同意在九月初十重陽節後的第二天,正式踏上西去的道路。

在很多京營兵看來,留守居庸關其實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這里有吃有喝,有險峻的地勢和高聳的城牆作為屏障,不用擔心突如其來的韃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