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二章 收獲戰果(2 / 2)

寒門狀元 天子 1369 字 2021-01-18

謝遷回到京城,經過十天的休沐,回到內閣辦公。

因他在很多事情上不配合劉健和李東陽,即便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仍舊沒得到劉健和李東陽的支持,他在內閣的作用正在逐步降低,反倒是王華在一些事上,可以向劉健和李東陽作出參考並被采納。

皇帝沒有委命王華為內閣大學士,但劉健和李東陽卻有暗中培養王華做接班人的打算,就好像當初謝遷對沈溪的態度一樣。

沈溪同樣不是內閣大臣,但之前在京時偶爾卻可借謝遷之手,對朝廷大事進行決策,相當於隱身於閣臣身後操縱朝政。

對於旁人來說,很難得知這種內幕,謝遷作為當事人對此雖一清二楚,但他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不會主動把內閣三巨頭的分裂表現出來,於是干脆來了個退避三舍不該我管的事情一概不管,寧可裝糊塗,反正我對於朝事也不是很熱衷,正好趁機偷懶

如此一來,謝遷便過上朝九晚五的正常生活,到了傍晚也不問劉健誰留在淵閣值守便自行回府,比之前他在內閣時輕省不少。

這天兵部尚劉大夏得知沈溪在湖廣南部用兵後,趕緊到淵閣找謝遷。

如果來得稍微那么晚一些,謝遷可能已離宮歸家,兩人恰好在大明門迎頭撞上,略一寒暄便相約到謝遷位於長安街的小院坐一下歇歇腳

進入院子,謝遷和劉大夏一起來到房,相對坐下,很快佣人把茶水送上。

劉大夏在路上已把情況說明,但這會兒謝遷忙著給自己倒茶,沒有任何反應,終於忍不住開口:「於喬如何看待此事」

謝遷瞥了劉大夏一眼,拿起茶杯抿了一口香茗,咂咂嘴,這才道:「沈溪論年歲,尚未到二十,之前我跟他說過表字的事情,沒得到他的回應,事情就此便拖了下來。」

「一個連表字都沒有的後生,卻在官場叱吒風雲,接連做了許多朝臣不敢想象的事情,所以是一路升遷,讓人瞠目結舌如今他在湖廣那邊領軍平叛,有什么好稀奇的之前類似的事情少了」

這話答非所問,但在劉大夏聽來卻很有道理。

沈溪任延綏巡撫時便選擇在宣府跟韃靼人交戰,戰果現在回想起依然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土木堡如今已成為西北一大勝地,邊軍和京營將士往來時,都會前去觀摩一番,對於那龐大的坑道城防體系嘆為觀止,對於沈溪越發地高山仰止。

現在到了南方,沈溪領軍跟叛軍打上一仗也沒什么好稀奇,關鍵這一仗不是沈溪主動挑起,而是因地方叛亂擴大到州府一級,按照大明典章制度,沈溪不能不領兵前往平息。

劉大夏有些憂慮:「不知為何,對於沈溪此番領兵出擊,我心中總隱隱有些不安,那地方可不比西北,山路十八彎,各部族盤踞地方多年,對那里的山川丘壑一清二楚,他人生地不熟,且行事喜歡一意孤行,若是他兵敗,將來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名聲」

謝遷冷笑一聲:「你這是為他好,還是盼他倒霉我倒是覺得,他偶爾遭遇下挫折並非壞事。」

「以他在宣府和京城保衛戰的功勞,即便平叛遇挫,甚至全軍覆沒,只要他人能平安回來,陛下還能治他死罪不成革職罷官算得了什么,將來是你不用他,還是別人不用他終歸有一天會起用的」

「有麻煩的時候,大家自然會記得這小子可以幫上忙,但天下太平誰都覺得他惹人厭大約朝廷上下現在對他都是如此態度」

劉大夏聽到這話,搖頭苦笑,對於謝遷這話他無從否認。

其實在劉大夏心目中,沈溪自中狀元以來,仕途太順,別人五年能在翰林院補個從五品的侍讀學士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但他現在已經是正二品的兩省總督,實在讓人無話可說。要是能有機會,讓沈溪栽栽跟頭,倒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