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四章 接踵而至(2 / 2)

寒門狀元 天子 3102 字 2021-01-18

沈溪一怔,他這才想起,身邊嬌妻美妾環侍,但這兩年他都忙著東奔西走,身邊女眷連一個孩子都沒懷上,當即搖頭苦笑:「總會有機會的,我們還年輕,何必急於一時?」

……

……

劉瑾要去宣府當監軍,這對他來說不陌生,回京城前他就在湖廣給沈溪當監軍,險些死在廣西。

但如今再次當監軍,卻是在權傾朝野的情況下,劉瑾怎么都不願意放棄手上的權力,所以出征前僅剩的兩天時間內,他將自己離開京城後,方方面面都打點好,保證可以遙控指揮朝政。

再者也是為方便將來他回到京城繼續掌權。

劉瑾將自己手底下的重要人物全都叫來。

除了孫聰外,還有內閣大學士焦芳、戶部尚書劉機,再有便是如今的吏部尚書劉宇。

在劉宇到來後,劉瑾便是一頓斥責:「瞧瞧,都是你做的好事,你查人不明,居然重用孫秀成這種混賬,就那么個戰功還敢虛報,是覺得他脖子硬,能多砍幾次,是嗎?咱家如今在陛下面前丟人現眼,被勒令去宣府當監軍,說到底都是你的錯!」

劉瑾對劉宇一點客氣的意思都沒有,一個吏部尚書喝斥起來就跟教訓兒子一樣。

就算劉宇心有不甘,也只能對劉瑾俯帖耳,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全都來自劉瑾,否則他還在宣大之地當大同巡撫,連回京城做個兵部侍郎都嫌不足,哪里能登上六部之的吏部尚書之位?

焦芳道:「公公請消怒,關於地方虛報軍功之事,之前誰都未預料到,這件事怪不到劉尚書頭上……誰曾想有人膽大包天,敢弄虛作假欺瞞聖主?」

劉瑾斜眼打量焦芳,道:「誰說沒人預料到?姓沈那小子,不就早就設好圈套讓咱家鑽嗎?那李頻,當初送禮時來信對咱家百般恭維,如今他反水跟了姓沈的小子,居然公然指證咱家!真是大開眼界啊,你劉尚書難道就從未曾想過他跟咱家是兩條心?」

劉宇耷拉著腦袋,無言以對。

在這幾人中,地位相對最低的是劉機,劉機奏請:「劉公公,您如今前往宣府,不知戶部方面,您要做何安排?」

劉瑾惱火地道:「怎么,不耐煩了?咱家說幾句,你們就嫌這嫌那?」

劉機的確不愛聽劉瑾像個怨婦一樣嘮叨,這才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但被劉瑾指責,趕緊做出恭謹的姿態,道:「在下只是不想耽擱公公您的大事。」

焦芳顯得氣度非凡:「公公還是早些將您去宣府後的安排交待下來,我等也好及早做准備。」

劉宇跟著附和:「是,是。」

劉瑾惱羞成怒:「咱家離開京城後,你們是否斗得過謝老匹夫和姓沈的臭小子還是另說……咱家這么走了,實在放心不下,你們有何計策,能讓咱家留在京師不去邊關?」

「這……」

在場幾人面面相覷,本來他們已經做好恭送劉瑾的准備,現在劉瑾不想走,還讓他們出謀劃策,實在為難人。

焦芳搖頭苦笑:「此事乃由陛下決定,若公公不願前往,不妨去覲見陛下,懇請陛下另行派人。」

劉宇試探地問道:「公公不妨找他人懇請陛下,由其替代公公往宣府如何?」

劉瑾火冒三丈:「你們以為咱家沒想過這些辦法嗎?奈何咱家在宣大總督虛報戰功一事上犯下欺君之罪,陛下讓咱家去邊關戴罪立功,當時咱家可是在陛下面前表了決心,現在讓咱家跟陛下提請換人,陛下豈非對咱家的忠心產生質疑?」

在場幾位心里都在想,既然你知道非去不可,還說這些做什么?不如老老實實上路,把京城的事情交給我們……你一個閹人本身也沒多大見識,卻總喜歡指手畫腳也不嫌煩!

雖然劉宇等人都歸附劉瑾,但並非心悅誠服,依托劉瑾不過是為利益驅使,沒有人願意頭頂一個閹黨之名。就算劉宇這樣靠劉瑾上位之人,獲得地位後也開始對劉瑾生出二心,更別說是翰苑出身自顧身份的焦芳了。

劉機道:「若公公的確對陛下做出過許諾,要親往宣府……那若非出現什么變故,公公非去不可。」

「變故?」

劉瑾目光一凝,好像意識到了什么。

孫聰似乎知道劉瑾的想法,如今最大的變故,其實就是生病,或者京城出現變亂,孫聰知道這些法子皆不可取,當即道:「公公還是如約成行好,若能一戰得勝,能在軍中奠定聲望,到那時,公公在朝地位便無人可撼動!」

劉瑾臉色漆黑:「得了戰功固然好,若是敗了,咱家豈不是會成大明罪人?若是換做其他時候,咱家倒不是很擔心,問題在於如今姓沈的小子擔任兵部尚書,他不去宣府,隱身背後使壞,若被他找到機會,坑了咱家,咱家到時候豈不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孫聰道:「公公不應擔心沈尚書,沈尚書身為兵部主官,無論如何都不敢做出有損大明軍威之事,倒是王僉院才是公公需要提防之人,若他對公公不利,公公這一行怕是會有危險,或者他在軍事才能上有所不及,公公也可能會承擔連帶責任。」

劉瑾神情陰郁,搖著頭道:「這也是咱家擔心的地方,姓沈的小子不親自去宣府,便是不想跟咱家在一條船上,擺明要擺咱家一道,而他派去之人,並不是有經驗的宿將,而是舉薦王守仁……這王守仁年輕氣盛,根本沒有帶兵經驗,咱家怎可輕信此人?」

劉宇聽到這話,終於找到一個將功折罪的機會,笑著說道:「公公,要不由下官為您舉薦幾人,充當公公的副手,必要時將王守仁的帥位給奪了?」

「你真是豬腦子啊!」

劉瑾毫不客氣地破口大罵,「咱家去宣府,本就是為幫扶王守仁,王守仁身為主帥,咱家動他不得,帶一群人在身邊指手畫腳有什么用?」

孫聰提議:「公公不如去見王華王學士,跟王學士再熟絡些,如此一來,王守仁這一行必然不敢為難公公,或許會以公公馬是瞻……不知公公意下如何?」

劉瑾思慮半晌,最後點頭:「看來只能如此了。」

見劉瑾態度終於緩和下來,在場幾人總算松了口氣。

焦芳道:「不知公公在司禮監,可有安排人代陛下朱批?」

說完劉瑾去宣府之事,焦芳等人最關心的莫過於朝中誰來代替劉瑾主持政務,這個人關乎到未來一段時間朝局展,極為重要。

劉宇和劉機都望向劉瑾,想知道劉瑾會做出如何安排。

劉瑾道:「咱家不相信旁人,尤其是秉筆太監戴義,此人跟張苑走得很近,而張苑又是國舅和太後的人,咱家雖動他不得,但也不能將權力拱手相讓。咱家離開京城後,名義上奏本由內閣和司禮監共同商擬,焦大學士,平時有奏本,你跟咱家妹夫合議後做出票擬便可!」

焦芳原本以為劉瑾要對自己委以重任,等聽到自己是跟孫聰商議奏本再做決定,心里非常難受。

作為輔政大學士,焦芳自視甚高,就算他被世人歸為閹黨,但一直覺得問心無愧,而且在處置朝事上有很高的自信。

平時劉瑾批閱奏本,多詢問他的意見。

張文冕和孫聰雖有智謀,但在票擬用詞上,遠沒有到焦芳這么圓潤自如的地步,所以即便孫聰和張文冕「批閱」過的奏本,也要送到焦芳手頭潤色,再由劉瑾代天子朱批,這流程幾乎一成不變。

劉瑾離開京城後,照理說批閱奏本之事,應交給焦芳,但劉瑾只相信「自己人」,所以寧可把權力交給名不見經傳的孫聰,也不肯托付焦芳……卻是劉瑾怕焦芳把票擬權交還謝遷,明顯信任不足。

焦芳心中不爽,孫聰有所察覺,走到焦芳面前,恭謹地道:「在下不過是晚生後進,今後還得仰仗焦閣老您多提點!」

這話雖然讓焦芳心里舒服一點,但還是對劉瑾有意見。

劉宇問道:「閣老,那朝中用人和官員考核……」

在其位謀其政,焦芳身為閣臣,關心的是票擬和朱批的歸屬權。而劉宇身為吏部尚書,則在意朝廷用人考核方面的事情。

劉瑾當政這一年多來,已掌管朝廷用人以及官員考核大權。但凡地方上官員來京小考和大考,必然要被劉瑾剝一層皮,劉瑾靠這個掠奪的銀錢不計其數,很多地方官甚至要借債來向劉瑾送禮。

劉瑾不耐煩地道:「咱家離開京城,並非就此一去不回,你們的差事按照原本的規矩來辦便可,咱家這里,自然有克明(孫聰字)坐鎮,你們有什么事,盡管問他!」

到此時,焦芳、劉宇和劉機才知道,原來劉瑾離開京城時所找代理人,不是他三人中的任何一人,而是孫聰。

************

ps:關於孫聰的字號,史籍上確實如此記載。原本筆者以為會有避諱,但實際上明朝許多官員字號都用了克明,如正統年間的監察御史鄒亮,以及弘治朝的工部尚書曾鑒等,皆以克明為字。

克明一詞出自《詩·大雅·皇矣》:「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朱熹集傳:「克明,能察是非也。」